从环保的角度来看,马斯克创造的,就如中国的长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般伟大且有远见。但领头羊只有一只,跟随者往往不在少数,况且电车和它周边产物必然是未来的金山银山。对钱十分敏锐、本钱又足的中国商人,这种机遇肯定会像饿狗抢…哦不,寸阴是竞般争取。
根据某机构本周发布的一份报告,到2021年,中国企业计划新增的电池工厂每年电池容量总产能将超过120,900兆瓦时,而2018年建成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内华达州工厂)的总产能仅为36,150兆瓦时,约是中国新增工厂的三成。
中国本来就是世界上的电池大国,现在地球上100个锂电池,有55个产自中国。报告预计,中国到2021年,中国产的锂电池将占世界的65%。不过,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虽然中国产量高,但大公司却很少,我们的产量是靠“人口战术”堆出来的,中国没有一家单独的电池工厂能有特斯拉一半的规模。
在中国,跟着政策走,什么都会有。近年得于中国政府对内地的新能源行业有着席卷式的鼓励措施,中国新能源行业才能发展得如此蓬勃。2016年,特斯拉产能约为84,000辆,该公司计划在2018年的产能为500,000辆。按照计算,中国企业新增的电池产能足以为150万辆特斯拉Model S或者1,370万辆丰田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提供电能。
好了,是时候认清事实了,参照一下我们国内那堆像老年人代步车的电池车就知道,我们总是以量占优,在品质方面就不忍心多说了。所以其实,我们产的电池大多数都是中低端用途,例如小厂的老人手机、小厂的玩具、小厂的电瓶车、小厂的XXX,要真正让丰田、特斯拉、甚至德系新能源车厂把我国电池厂收纳为优质供应商的话,可能还需要很长很长很长一段时间,现在主流电池车厂的电池,几乎都是日韩提供的。目前日韩巨头生产的电芯产品,一百万只中不合格的只有3只,而我们的不合格产品数目,应该能赶上别人的合格产品数目了。(不是危言耸听,看看电视台对超市食品用品的抽查,基本上合格率都很难过一半)。
高端不足,低端过剩,就是现在中国电池,乃至中国大多数产品市场的尴尬状况(除了房地产...),在利好政策推动下,不少新能源汽车企业忙着加大产量,竞相向电池企业催货,为及时拿到电池产品甚至降低质量要求。而一些电池零部件企业为了保障供应,也降低了质量标准,放松了管理,放缓了技术研发的步伐。与此同时,行业还存在“小而散”的问题。由于市场快速扩大且准入门槛低,大量研发技术水平不高的中小型企业开始进入动力电池行业,但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盈利能力上毫无优势。一堆配有低能电池的低能电动车席卷我国,就是这个大环境下造成的。
屡见不鲜的电瓶车电池自燃事件
提高采购和生产标准,是最理想也是最“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不过政府可以用一个老办法解决质量的问题,就是和世界顶级电池公司搞合资电池厂,印度最近也走了这一步。LG、松下、日立都在中国建厂,有没有可能与其合资,学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