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下一个五年怎么做,我为肇庆献一策”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颁奖仪式上,来自肇庆市行政服务中心基层干部刘彩宇凭借《打通居民个人充电桩安装难“最后一公里”:助力建设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好点子”奖获得者。
肇庆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建言献策活动颁奖仪式,右二为刘彩宇。
刘彩宇平时工作经常会接触到群众、车商、物流公司。在他看来,居民个人充电桩数量不足,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一大障碍,无疑会对消费市场产生影响,不利于肇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从2020年全市私人汽车保有量59.49万辆与全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量的2.06%这两个数据估算,肇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225万辆,而截至今年7月全市只有629户居民小区个人用户充电桩完成装表送电服务,即每100辆新能源汽车才有5个个人充电桩,充电供需问题十分突出。
刘彩宇调查发现,安装充电桩需要物业公司出具同意安装的证明,在现实生活中,物业公司往往以“可能有安全隐患”“设计施工时未考虑充电桩”等理由拒绝,或将皮球踢给政府部门以其没有同意为由拒绝,而住建部门也往往会以“在地下车库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为理由不予同意。
截至今年7月肇庆只有629户居民小区个人用户充电桩完成装表送电服务。
“‘居民个人充电桩安装难’表面上看似矛盾集中于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部门指导监督不足,既没有对安装充电桩条件进行具体解释,也没有清晰指引怎么做才算符合相关规范。”刘彩宇说。
刘彩宇表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应由有关部门判断并列出相应规范标准,而不能仅以物业公司说法为准或“可能有”的说辞就进行答复;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理性判断现有条件能否安装充电桩并给出具体依据,而不能以竣工验收日期在相关规范实施日期之前为由回绝。
刘彩宇建议,肇庆应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出台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报装管理办法,从报装业务受理、有序用电推广、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解决居住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打通居住区充电设施接电“最后一百米”。
物业协会可以发挥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和发挥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功能,对“居民个人充电桩安装难”加强调查研究,推动组织制定“行规行约”并监督实施,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舆论可以在推动居民个人充电桩安装上发挥关键作用,向居民群众讲解关于充电桩的工作原理、网点分布、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打消对充电桩的使用顾虑;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对阻碍居民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行为,加大舆论曝光力度。
“需求决定供给,销量上去才能激发更大的产能。”刘彩宇希望肇庆组织专业队伍对本市新能源汽车产销关系进行调查研究,促使产销闭环不断完善,助力建设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南方+记者】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