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乘联会发布了10月份乘用车市场产销数据,数据显示:10月特斯拉批发销量再次超过5万辆,达到了54391辆,同比增长245%。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研究机构AutoForecast Solutions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6日,缺芯造成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达到893.4万辆,中国市场累计减产181.4万辆,占总量的20.3%。
在这个背景之下,特斯拉的销量数据无疑是相当的刺眼,同时也引出了大部分人的疑问:为什么行业都在喊缺芯,但特斯拉颇有风景这边独好的意味?

对于这个问题,有部分网友提出了“特斯拉目前体量太小,因此影响不大”的结论,但对于这个观点,我们并不十分赞同。
首次承认,特斯拉目前年50万的销量,距离那些传统品牌动辄几百万的销量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相对的,特斯拉可能受到缺芯问题的影响更小。
但这绝对不是特斯拉不受影响的重要原因,你得知道,比特斯拉体量更小的比如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都受到了较大的波及。
前段时间,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都推出了减配交付的方案,主要就是为了应对缺芯导致的产能问题,这已经能说明缺芯问题扩大到了行业的每一位参与者。

而特斯拉不仅没有出现所谓的减配交付,同时产销均是没有受到影响,这充分的说明了特斯拉还有其它方法应对缺芯问题。
事实上,特斯拉面对缺芯问题,的确是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汽车行业的第一次缺芯,大约是在去年年底开始的,当出现短缺的芯片主要是被动元器件以及MCU芯片。
在第一轮的缺芯潮中,特斯拉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在特斯拉第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承认芯片出现了短缺,主要缺口是微控制器芯片。

但在问题发生之后,特斯拉就迅速组建了团队来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特斯拉在二季度财报中提道:特斯拉的电气和固件团队正在设计、开发、验证新的微控制器,种类则达到了19种。
正是因为强大的自研能力,所以特斯拉在这一轮缺芯浪潮下得以实现销量的保全。但是,特斯拉能够应对这场危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它先进的电器架构。
此前我们谈到通用VIP架构的时候说过,现在的汽车,大部分还采用的是分布式架构,即一个MCU管理一个功能模块,这就导致了一辆汽车,特备是高端汽车,往往有上百块的MCU,而一旦某个模块的MCU受到影响,车辆就无法量产。

但特斯拉是最早开始为车辆减负的一个车企,2017推出的Model 3整个架构只有三大部分:CCM(中央计算模块)、BCM LH(左车身控制模块)、BCM RH(右车身控制模块)。
得益先进的架构,特斯拉的控制系统相当“简洁*,所以受到某个MCU供应不足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
除此之外,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报告,也点名了特斯拉不受缺芯影响的四大原因。
其一,特斯拉拥有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因此特斯拉能够更早地了解到供应链的情况,并采用多家供应商保证供应;其二,特斯拉拥有强大的芯片自研能力,这是其自研芯片的基础;其三,特斯拉拥有很强的谈判能力,这确保了他能在各大供应商之间游刃有余;其四,供应商更加看好特斯拉的发展,因此在供给不足的背景下,更愿意将芯片优先共给特斯拉

综上,特斯拉不受芯片的影响原因大概就有如下几个:强悍的自研能力,确保了他们能自己决绝部分缺芯问题,领先的车身架构让它把受到单个部件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其三,和供应商的关系决定了它处于优先供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