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友好、绿色补能,产业发展的春风已来
文|皮纳特
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愿景,商用车的新能源化进程必须加速。
商用车是撬动“零碳发展”和降本增效的重要杠杆,能直接减少供应链体系的碳排放量,降低物流成本。换电,则是商用车加速驶上新能源路的一把钥匙。
10月28日,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11个试点城市首次将重卡特色类城市纳入其中。
商业化的故事已经迭代。基于换电重卡,远程汽车还在打造绿色补能生态,构建全产业价值链。横向对比来看,能源业务已成为特斯拉第二大营收来源,未来将成长为与汽车业务相当的规模。
远程汽车是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诞生于2016年,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具有重卡、轻卡、小微卡、LCV、客车五大产品线。今年1-9月,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重卡、轻卡产品同比销量分别增长237%和1174%,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1%和25.66%,累计销量夺得细分市场冠军。
双碳合规压力趋严,
换电破解商用车新能源化难题
地球只有一个,零碳变革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去年,中国正式提出双碳战略,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
在此愿景下,汽车行业责无旁贷:道路运输约占全球碳排放的18%,而这还未计入汽车材料生产等排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提出了2035年汽车产业碳排放低于峰值20%、新能源汽车占新车总销量50%的目标。
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并明确指出将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目标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
商用车是减排主力:由于商用车具有单车重量大、营运时间长、且多搭载碳排放更高的柴油机等特征,商用车正是改革的关键抓手,传统燃油车是燃油消耗和环球污染大户,1辆柴油重卡的污染物排放量就相当于306辆乘用车。同时,中国商用车以仅占20%的汽车保有量,消耗了51%的汽柴油。2020年,全球售出的7800万辆汽车中,每三辆就有一辆商用车。
不仅如此,商用车更是撬动“零碳发展”和降本增效的重要杠杆,能直接减少供应链体系的碳排放量,降低物流成本。
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攀升到73%。正因如此,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告诉笔者,中国选择坚定不移地发展新能源汽车背后,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
前路光明,在双碳战略下,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持续上升,2020年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仅为1.8%,今年1-9月份,国内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3.1%。根据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的数据,到2050年纯电动商用车销量占比预计将达到50%,特别是城市物流车和中重卡成为中国商用车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领域。
只不过,从用油进化到用电,仍有不少拦路虎,电池贵、充电慢都阻碍着新能源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的生产效率。在此背景下,换电模式迎来了政策春天:一方面,通过电池和汽车的分离售卖,能够有效降低司机的购车成本;另一方面,可能消除司机的里程焦虑。
在此背景下,换电成为商用车纯电路上的破局之道。
科尔尼公司全球合伙人许健告诉笔者,由于电池技术尚未成熟,商用车领域推广新能源比乘用车面临更多挑战,因此可优先从港口和工业园区等封闭场景、固定线路营运车辆、以及短途配送的轻卡和微卡开始推行,并采用营运效率更高的换电模式。
这能实现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双丰收。
有机构统计,每1000辆换电重卡每年可以减少14万吨二氧化碳和1.25万吨污染物排放,能耗费用较燃油车节省5%-10%。换电重卡不仅实现车辆运行零排放,还能运用3-5分钟电池快速更换及“车电分离”的运营模式,按50辆换电重卡规模应用,运营5年,每台换电重卡节约费用可达1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有关方面给出了规划:以推广换电车辆(含换电重卡)10+万辆、换电站1000+座为目标,突破换电产品关键技术,形成换电模式产业生态,构建换电政策支持体系。
由此带来了巨大的产业链协同效应。方正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商业模式和换电技术逐渐成熟,重卡、公交车、运营乘用车等场景将加速切换;预计到2025年换电车型销量总销量超300万;配套换电站规模超28000座,对应765亿市场规模;电池配套约55GWh,对应388亿市场规模;并对应电力收入2168亿。
吉利远程汽车的先锋样本
不可否认,换电模式有着诸多优势,除最为显著的高效率外,还可以降低自燃风险、降低购车成本,甚至提升城市规划,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电池规格的标准化始终是横亘在换电模式上的一座大山,以及如何完善补能体验,提高效率成为业内的挑战。
如果仅以商业逻辑来看,比起企业单兵作战,各个企业达成统一标准,即多品牌之间实现电池互换,换电模式更容易走向成熟,但涉及产品规格统一,其中各企业的利益得失极难平衡。
三个和尚没水吃。对于换电模式,并非所有车企都热衷参与,一家既是电池企业又是整车企业的高管曾告诉笔者,换电的技术难点不大,主要还是标准化的制定和电池厂商的规范化生产。”在电池规格统一标准化有所突破之前,不少车企对于换电模式仍然持观望态度。
困难时刻显身手,远程汽车主动请缨,想挑起换电模式大梁。
11月8日,远程汽车正式公布远程星瀚H,支持纯电换电、增程换电、甲醇P2混动等多种新能源动力模式。配合远程汽车开发的预见性能源管理系统,可实现公路物流换电重卡超长续航。
远程星瀚H并非一款普通的车型,它从底层逻辑重新定义商用车,它将成为物流体系中的智慧节点,作为远程汽车的技术母体,首款车型预计将于2024年上市。
新车发布,最打动我的是,并不单单是车本身,而是远程汽车以换电为基础,所打造出的服务于干线物流的重卡换电生态,以一个挑大梁的身份,给物流运输行业带来变革。具体来说,以换电站为核心,配合风光一体的能源综合站,通过可再生能源自给自足,通过动力电池储能,并由智能运力服务平台合理分配给公路上运营的重卡,将电能最高效的用到物流中,形成闭环。
逻辑说得通,但实现难度不低,需要强大资源优势和基建能力。为此,2020年,远程汽车成立了聚焦电动重卡运力综合服务公司——万物友好和专注电动重卡能源生态系统与电池银行的建设与运营的阳光铭岛。
今年4月份,吉利百色百矿重卡综合能源站投产,创设了“风光储充换”一体化模式,应用“站体光伏+后厂光伏+微风发电”绿电模式。据测算,每台换电重卡5年可节约12万元费用,减排591.75万吨。另外,服务于汽车生产企业的杭州湾轿运示范项目和杭州混凝土搅拌站示范项目,分别代表了中短途运输和商品混凝土运输的典型应用场景。
远程不仅通过实践校验了新模式,也在持续推动技术变革,在战略发布会上公开亮相了新一代智能换电站,相比上一代,其搭建速度更快、机动灵活。未来还能以此建设综合服务站,构建换电生态网。
发布会上首次发布的远程星瀚H,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这个换电生态所做的准备。无论是自动驾驶、预见性能量管理系统,都是在为了更高效、更合理的让整个体系运营:远程星瀚H是个知行合一的“预言家”,通过自身传感器和交通网数据,向车辆推荐效益最高的路线,预判拥堵规划路径,并将车辆动力系统做相应匹配,以达到最优经济性能;还能引导司机规划换电区间,随到随换,综合各种手段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在智能车辆、车联网、绿色换电站等多项技术和业务的推进下,远程汽车所搭建起的重卡换电生态不再是纸上谈兵,变成了一个看得见的美好未来。
远程汽车发布的星瀚H,则是这一切的开始,从一种技术到一张网,远程星瀚H从底层逻辑重新定义商用车,它将成为物流体系中的智慧节点,串联起智慧运力平台和绿色能源补给网,推动陆运体系零碳未来。
从远程汽车战略发布来看,远程汽车并非只是高高在上的构建大生态,他也实实在在关注这个生态中最重要的元素——人,为司机着想,首次发布的远程星瀚H提出了Homtruck=Home(家)+Truck(卡车),即“移动的家”,“带着家去远方创富”,全方位提升司机旅途中的体验,
从体验来说,远程星瀚H家居布局——外置厨房、洗烘一体洗衣机,内置洗浴空间、超大尺寸的舒适床铺,营造家的氛围,让司机休息得到充分保证;超级APP提供的车辆的预约维保、货源信息等服务,减少司机顾虑;哨兵功能,守护车辆和货物安全,能让司机睡个安心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吉利远程汽车作为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头部地位已初步形成。
未来,远程汽车的规划2025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达到25万台,市场占有率21%;2030年,销量57万辆,市场占有率20%;2026年实现L4干线物流自动驾驶;2030年实现L5结合智慧座舱的自动驾驶产业化。可以预见,未来随着规模的扩大,物流行业将被深刻的改变,一个建立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之上的物流网正快速的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