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变换背后,是旧格局的打破和新格局的形成。而新格局也并不稳定,竞争在一步步加剧。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蔚小理”长居新造车头部阵营,甚至让人产生了新造车格局早已形成的“错觉”,如今看来,这种结构并不稳定,新老造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旧秩序正被打破
2018年被称作新造车公司崛起的元年,那年,大概有100多家新造车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
凭借品牌的声量,蔚来、威马当之无愧地成为年度热度最高的品牌,站上销量头部位置。2018年的造车新势力车型销量排名中,蔚来ES8、云度Π1以及威马EX5分列前三位。当时每个品牌仅有一款产品的情况下,这基本等同于品牌销量最终排名,而小鹏G3由于在12月刚刚上市,排在了倒数第三位。同期,还有云度Π1、新特DEV1、哪吒N01等等。
当时,零跑旗下首款产品零跑S01还未正式上市,哪吒在整个阵营中也显得默默无闻。
很快,时间来到2019年,蔚来、威马、小鹏凭借旗下第一款产品开启了你追我赶的态势,“第一”的宝座,从未落入过三者之外的其他人手中。
直到2020年这种平衡被打破,小鹏汽车逐渐迎头赶上超过威马,理想凭借理想ONE一款车型迅速占领市场,头部力量从蔚来、威马、小鹏变成了蔚来、理想、小鹏。
这种变动的原因在于,这一年,小鹏、蔚来接连发布旗下第二款产品,为品牌销量形成助力。蔚来用户企业已经广泛被认知,小鹏科技企业也不断被夯实。威马在这一年,尽管也推出了下一款产品EX6,聚焦15-20万市场,但是标签逐渐弱化,加之理想的攻势越来越猛,威马逐渐掉队。近一年的时间里,“蔚小理”成为前三强的主要占领者。此时,二线品牌依然显得默默无闻。
彼时,融资遇冷,不少新造车公司自此倒下,真正活下来的,则被认为是可以决胜未来的品牌,“蔚小理”的格局也因此让人产生了“这可能就是最后定局”的错觉。却没想到,故事远比想象的精彩。
二线突围 猝不及防
新造车三强中,蔚来跌落至第五名,信息显示,出现此类原因主要由于蔚来用于下一款产品的生产线改造,整个10月,产线仅正常运行了10天。即便小鹏理想变化不大,但也同样受芯片问题的影响。此前,就曾发布通知,为应对“缺芯”问题,将先向用户交付“3毫米波雷达车型”,剩下2个毫米波雷达将在今年12月至明年春节前补齐。小鹏也向用户告知,“缺芯”可能导致P5交付受影响。打破“蔚小理”销量平衡的,不光是芯片问题,还是二线新造车品牌的反超。
遍观10月新造车销量排行,哪吒以8107辆的成绩升至第二名,零跑汽车也以3654辆的成绩位居蔚来之后。仅仅在两年以前,这些二线新造车公司还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今年以来,哪吒汽车销量节节攀升,因此对于10月销量也快速交卷。根据哪吒汽车官方信息,哪吒10月交付量达8107台,同比增长294%。得益于此,哪吒汽车已累计交付75837台新车。这一数字,已经逼近此前处于造车第一阵营的威马。数据显示,自2018年9月交付至今,威马汽车累计交付智能电动汽车78597台。逐月上升的交付量也意味着,哪吒已经获得了稳定的订单,交付只是生产的问题,这对整个新造车格局来讲,是比数据更能造成威胁的现象。
360创始人周鸿祎在今年4月入股哪吒时就曾表示,哪吒是“闷声发大财”的企业。目前,哪吒旗下共有4款产品,价格基本在10-15万元左右。不同于大部分新造车企将重点放在一线大城市,哪吒重点聚焦三四线小城市的中端市场。有机构曾表示,当前新能源市场的“哑铃型”的市场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最终将走向更为健康的“纺锤形”,新能源汽车市场主力将由微型及高端智能汽车向中端市场转移。此外,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20%,这意味着三四线下沉市场有更大的消费需求,也成为哪吒在2021销量迅速上升的原因。
此外,零跑汽车10月交付3654台新车。这个数字虽然在整体的格局里看起来不算多,但却是二线品牌突围中不可小觑的对手。很多人真正认识零跑是在2020年5月,一直专注两门轿跑的零跑汽车发布第一款主流微型纯电动小车零跑T03,凭借其高性价比和越级的配置,令其销量攀升,零跑也由此从过去的窘境“缓了”过来。逐渐出现在新造车势力销量排行榜前列。
比销量更令人关注的是今年10月,零跑汽车正式发布旗下SUV产品,更多人将其看作是零跑进入一线阵营的契机。发布会的现场,其堪称吊打20级纯电动SUV的硬核配置令在场观众唏嘘,而零跑大部分技术还来自于自研的能力也让外界充满期待。按照零跑官方消息,零跑C11 10月订单辆达4284台,10月总订单达12835台。这样的订单量,足够被注意到。
新秩序够稳定吗?
如果把“蔚小理”比作神仙打架,那么零跑和哪吒的加入,顶多算多了两位“神仙”。可是,这早已经不是新造车公司自己的游戏了。这个圈子之外,还有岚图、极氪对市场份额虎视眈眈。同时,百年大众也不容再被忽视。他们的加入,让场面更加混乱。
10月数据显示,岚图Free交付两月以来已经破千,而有消息称极氪订单已经超过7万台。这两款定位在高端纯电动车的30万级的产品,俨然与各位新造车选手分布在同一个竞争阵营内。除此之外,今年10月,大众ID.家族交付量达12736台。再次实现销量破万。
也从此开始,大众传统车企的优势开始显现,基于MEB平台,大众一贯以来的规模化效应开始显现。相比之下,蔚小理等脱胎于互联网的造车品牌对智能汽车制造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更先进的思维。但也面临着工厂扩建、零部件管理、成本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时时存在着的变量因素让局面变得不那么稳定。
两年之前,当造车浪潮遍地开花的之时,最流行的言论是“未来,新造车公司只会留下一到两家”。眼下,造车的故事却远远还没有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