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控、电机三电系统,是新能源车区别于传统燃油车最关键的特征。“三电系统”中的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决定了动力与续航能力,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今天的《奔跑吧 汽车》,让我们探究湖北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上的布局。
北部列阵 发挥传统优势 加速锂电布局
武汉向北,襄十随一线,是一条传统汽车产业走廊,聚集了很多汽车电池生产企业,它们主要为传统汽车生产蓄电池。而新能源车用的是锂电池,这些传统电池企业正在加速转型。像位于襄阳的骆驼集团,运用在传统电池领域积累的纳米级材料体系和100多项技术专利,专攻低压锂电,把电池寿命做到了行业最高。
骆驼集团新能源板块负责人孙光忠:“这款电池能够达到零下40度到85度的使用工况,设计寿命是15年,基本上跟我们车的设计寿命相当。在低压领域里面,未来我们要做到全球前三。”
沿着这条传统汽车产业走廊,小鹏、威马等新能源整车厂快速布局,锂电池需求陡增。襄阳骆驼、武汉雄韬等数十家本土电池企业,发挥既有技术积累,从铅蓄电池、氢燃料电池向锂电转型;同时,瞄准三星、德赛、万向、中航锂电等头部电池生产企业,加力招引落地。今年5月,全球排名第七的锂电池企业——中航锂电落户武汉,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项目一期产能可装车40万辆。
中航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颖:“这样一个速度我们将继续保持下去,未来不只是能够配套湖北武汉,还可以辐射华中,甚至更广阔的范围和领域,也会带动(锂电池)产业链的聚集和落地。”
南部列阵 打造新能源电池的“粮仓”
对于南部列阵宜荆荆恩城市群来说,虽然汽车产业并非优势,但他们擅长化工材料。10月,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投资320亿元落子宜昌,建设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看中的,就是宜昌占全国储量15%的磷矿。因为锂电池上游的正极材料由磷酸铁锂构成,对磷矿需求量巨大。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随着清退沿江的化工,所以宜昌的传统化工逐步转向精细化工、高端化工,那么现在跟新能源汽车就形成了很好的对接。”
把锂电池解剖开看,除了正极材料,还有四大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结构件。另一个深耕锂电多年的城市荆门,大有一举囊括的态势:上月楚商大会,荆门分别签约隔膜全球第一的恩捷股份、结构件全国第一的深圳科达利。此前,电解液全国第一的新宙邦也已在荆门达产。
荆门市掇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鲁雷:“补齐了我们荆门锂电产业过去缺失的链条,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地完善负极材料,本周就有一家在技术领域具有创新性的项目来洽谈,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落地)。”
除了材料端,电芯制造领域的亿纬动力四区、五区正如火如荼建设,在电池回收领域,荆门已与深圳格林美共建循环经济低碳园区。与此同时,荆州车用动力电池、石首新能源电动项目也正在加速推进。南部列阵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全产业链已基本画圆。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宜荆荆恩作为我们的南部列阵,传统的优势是具备良好的化工产业的发展和绿色生态发展的优势,北部列阵主打汽车零配件的提质增效升级和整车的制造,南北遥相呼应齐头并进,共同打造万亿级的新一代汽车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