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未来怎么走,“双碳”顶层设计给出了路径

发布日期:2021-10-26

核心提示:氢能未来怎么走,“双碳”顶层设计给出了路径
作为清洁能源,氢能在近年来颇受青睐。尤其是在“双碳”目标下,全国各地都在布局氢能产业,且总产值规模将达近万亿元。
 
10月2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加氢站建设;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作为氢能产业的下游,加氢站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氢能产业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建成146座加氢站(不含3座已拆除加氢站)。其中有136座已投入运营,待运营的有10座,投用比例超过93%。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中国建成加氢站数量翻倍增长,2020年建成51座加氢站,较2019年增加10座,超额完成《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的“到2020年,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的目标。
 
而根据《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到2030年,中国将建成1000座。“这个目标不难实现。”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一位退休官员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全国各地都在争先布局加氢站。”
 
以目前中国现有加氢站数量最多的省份广东为例,广东的“十四五规划”时提出,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约300座。同样,山东也计划到2025年实现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而上海、浙江、江苏、重庆、四川、福建等全国多个省市都在布局加氢站。
 
氢能行业资深专家、曾担任全国首个投入商运的加氢站站长的李参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氢能产业链中的枢纽,加氢站目前还面临着困局,其中国内对加氢站建设和运营没有统一的行业归类,到底是“燃气”“危化品”经营项目或者是别的归类,通过顶层设计来明确划定,才有利于加氢站建设和运营的安全、规范管理。
 
针对《意见》提出的“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李参成认为,这将有效促进国内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提升甚至于升级,设备、工艺等技术路线也可以百家争鸣,并由市场来“优胜劣汰”。
 
在产业布局方面,中国石化党组副书记赵东在不久前表示,中国石化近年来积极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目前正在新疆、内蒙古积极布局光电、风电制氢,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氢生产项目。他说,中国石化目前拥有国内最大制氢能力,同时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具有布局氢能产业的天然优势。
 
针对《意见》提出的“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低碳前沿技术攻关”,业内普遍认为,要在“十四五”期间要想把氢能产业做强、做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势在必行。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得的绿氢不仅可以直接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另一方面,将其与二氧化碳相结合还可以合成甲醇。
 
在业界,氢气分成灰氢、蓝氢和绿氢,所谓灰氢,指的是96%的氢气来源于化石燃料,蓝氢指的是由化石燃料制取但辅以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等处理,绿氢则指的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电解制取。
 
另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显示,当前中国氢气产能约每年4100万吨,产量约3342万吨,是世界第一产氢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情景下,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当前中国氢能的产量全球第一,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有望实现平价。
 
目前,更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正在通过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核电来制造氢气。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河北。资料显示,国内首个风电制氢工业应用项目位于河北张家口。
 
而针对《意见》提出的“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官方资料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全国大约已经有30个省市在当地的“十四五”规划中几乎都有涉及。
 
“在‘双碳’目标下,未来十年,氢能产业产的发展势头将与当年的光伏和风电非常相似。”上述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一位官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