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车市整车售价还没有涨,但这并不代表整车企业明年还能扛过去。”10月11日,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席忠民先生于2021第三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同期接受采访时感慨道。
行业周知,2021年于全球车市而言都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自去年开始因疫情导致供不应求的芯片危机,在进入今年3月开始,日本地震、美国寒潮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瑞萨火灾无疑是对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的新车生产雪上加霜。
8月,伴随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封测生产重镇的马来西亚疫情失控,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最新研究显示,今年9月,芯片订单下单和交货之间的交货期又拉长了5天,平均为21.7周,为该公司自2017年开始跟踪数据以来最长的一次。
而AutoForecast Solutions透露,截至10月10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934.5万辆,比前一周增加了约25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182.7万辆,占总减产量的19.6%。在他们的预期中,今年内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会攀升至1056.1万辆。
体现到我国车市,是诸多供应链企业不得不被迫减产,甚至是推出“先交付新车后补装雷达”等补救方案。对此,“目前,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些国产替代的工作,尽可能保证产品的需求供给。”席忠民透露。
但可怕的是,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危机不只是缺芯,还有原材料涨价及近期热议的“限电”。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锂电池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四大主材方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年初的3.5-4万元每吨上涨到当前的6~6.5万元/吨,三元523动力单晶材料的价格由11~13万元每吨上涨到18~20万元/吨;人造石墨负极由3.2-4.5万元/吨上涨到4.0-6.0万元/吨;电解液由3.5~5万元/吨上涨到当前的9~11万元/吨。其它辅材价格也大幅上涨,尤其是PVDF,目前价格较年初上涨已超过一倍以上。
这只是锂电池材料的价格波动,其他例如钢、铝、铜以及橡胶等一系列原材料价格飞涨,并不断向下传导直至全产业链被迫涨价。
席忠民指出,最初大家面对原材料涨价并未重视,认为忍忍就会过去,利用供应链中的弹性对冲,仍能保持整体产业的维稳。可谁也不曾想到的是,原材料涨价时间之长,幅度之大远超人们预期。当弹性不断被拉伸,整车售价可能无法继续被稳住。
“如果还这样下去,各个行业都会算这笔账,就是怎么(从困境中)来走出去,以及究竟该是什么时候做。”他进一步透露。
值得庆幸的是,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透露,“电动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基于此,我们或许可以期待国家可以尽快出台一系列维稳方案,尽快推动产业链恢复健康有序发展。
可是,屋漏总逢连夜雨。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多地区相继推出限电方案,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称:为配合地区“能耗双控”要求,将削减电解铝、钢铁等多种原材料产能。
限电!停产!受供给影响,让本就在不断飞涨的原材料价格再次坐上直升梯,部分原材料价格一周内甚至飙升40%。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大产业链各企业的成本压力,其中包括至今仍在咬牙坚持未涨价的整车企业。
要知道,在盖世汽车于2020年4月、12月及今年上半年分别发起的业内调研结果内来看,关于原材料持续涨价整车售价联动上涨的支持者,从去年4月、12月的18%、28%,攀升至今年的56%。
“今年对所有的主机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也在想各种办法来应对,但今年我们能不能扛过这一波,价钱不往上涨,现在还不能预测。”席忠民坦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