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未来两年推动氢燃料电池成本降低30%

发布日期:2021-09-30  来源:中国能源网

核心提示:北京昌平:未来两年推动氢燃料电池成本降低30%
 9月25日,在2021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昌平区发布了《“十四五”时期未来科学城发展规划》《昌平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将建设全球领先的氢能技术创新高地,2023年前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氢燃料电池终端应用成本全面降低30%。
 
未来科学城经过十余年建设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枢纽型主平台,其中东区定位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 《“十四五”时期未来科学城发展规划》提出,未来5年,未来科学城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布局绿色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氢能与燃料电池、先进储能、能源互联网新范式等技术创新,重点打造氢能和能源互联网产业集群,布局碳减排与碳中和新赛道。
 
《昌平区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提出具体目标,昌平区将以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为核心,辐射带动北七家成果转化基地、沙阳路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等区域,建设全球领先的氢能技术创新高地,2023年前,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推动燃料电池终端应用成本全面降低30%。2025年前,昌平区将引进、培育5至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孵化3家以上氢能领域上市企业,实现产业链收入突破300亿元;建成加氢站10至15座,实现燃料电池车辆累计推广1200辆以上,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累计达到5兆瓦。
 
位于未来科学城西区的生命科学园定位为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未来5年,生命科学园将建设好昌平国家实验室,保障研发及配套空间需求,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积极承接创新成果转化。未来将建设形成新发突发病原体感染预警应对、防范重大生物安全风险的技术支撑体系,类脑芯片、脑机接口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运用尖端创新生物技术,推动重大疾病精准诊断、突破性治疗。
 
生命科学园三期将加速建设,培育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三期项目占地面积约470公顷,规划总建筑规模约317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用地建筑规模约129万平方米,居住用地建筑规模约169万平方米,计划2022年全面实现土地供应,“十四五”期末基本形成城市形象。
 
在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创新格局中,沙河高教园定位为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十四五时期,沙河高教园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优势,谋划筹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优化入驻高校创新功能布局,引导整建制布局优势学科、二级学院,构建应用基础研究生态,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同时搞活高校联盟促进融合发展,激发协同创新活力,实现校城融合。
 
围绕产业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业融合升级,昌平区还将发挥数字科技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持续做大做强重点领域先进制造业,推动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建设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强化高端医疗器械产业优势,做强智能终端产业等。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