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引领 打造绿色交通体系
尽管目前淮安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并不大,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却并非“一穷二白”,而是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据了解,多年来,淮安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推广应用成效初显,设施配套日臻完善。截至2020年底,淮安市有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规模以上企业49家,当年实现应税开票销售136亿元,同比增长8.3%;拥有比亚迪电动专用车、敏安电动乘用车两家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翔龙特种车、中泽汽车、吉宏特汽车、苏通市政4家改装车生产企业,理士电池、伟复能源、中化骏盛新能源等9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淮安市供电公司、宏能集团、万帮星星、绿城新能源、弘电新能源、交通铭诚6家具备充电桩建设运营资质企业,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近2000根。此外,还有和兴汽车、和通汽车、西格尔汽车等5家内外饰件生产企业,双环齿轮、奔航齿轮等8家齿轮生产企业,以及韩泰轮胎、神舟车业等21家上下游配套企业。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淮安看到换电模式节能减排的效果,决定在“十四五”期间,聚焦“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建设,以创建国家级换电模式应用试点为契机,全面打造绿色交通生态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转型。
淮安市副市长王向红介绍,为了更好推动换电模式的发展,淮安将大力支持换电场站建设,不断强化换电车型购置引导,针对部分车辆逐步开放路权;支持骨干企业聚焦换电模式各关键环节联合开展技术攻坚、标准制定和模式探索;优先开展渣土车、警务用车、出租车(含网约车)换电试点,逐步推进工业场景、工程场景的换电重型货车推广,持续引导私人消费者使用换电车型;以中化国际、中国金茂等央企为龙头,牵头组建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联盟和市级“电池银行”,通过发挥各方主体优势,优化换电商业模式,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延伸换电业务体系,尽快建成涵盖原材料、动力电池、换电整车、换电站、电池梯次利用、电池材料回收等各环节、多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生态。这种涵盖政策引领、商业化应用、生态体系建设等换电模式全产业链发展的规划,无疑对换电模式的市场应用大有裨益。
企业为主体推动市场运营
“淮安本地对换电模式的重视和支持是吸引我们来此推进换电商业化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苏州宝馨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左越看来,当前,换电模式的市场化应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适合的商业模式和生态链的构建,而目前,这些“难点”在淮安的规划中都有解决办法。
以市场应用为例,商用车以及公共交通领域是换电模式更快落地的细分市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淮安决定在渣土车、警务用车、出租车等领域率先开展试点,甚至特别提出要解决一些车辆的路权问题,让商业模式能真正落地运营。有了涵盖换电模式全产业链的布局,掌握了技术、市场推广经验的企业自然可以在这里找到生存的土壤,这也是众多企业积极投入淮安换电模式商业应用的关键。
据了解,为了更好推动换电模式在淮安的落地推广,这些企业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淮安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联盟,希望借助联盟的力量更好构建换电生态。他们还倡议,以创新运营模式和扩大示范区域为特色,持续健全换电标准体系,聚力突破换电核心技术,加快推进换电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换电场景应用,创新多元化换电商业模式,联合筹建“电池银行”,着力建设监管平台,逐步构建换电产业全生命周期生态体系,通过先行先试,力争形成完善的可供全国大多数城市推广复制的“淮安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淮安新能源汽车换电产业联盟还特别提出倡议,希望国家或省级层面能及时制定出台新能源汽车换电电池标准化等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指导意见,精准指导各地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换电应用推广,防止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