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模式入局者吉利科技:踩点攻城 稳健掠地

发布日期:2021-06-07  来源:新浪财经

核心提示:换电模式入局者吉利科技:踩点攻城 稳健掠地
能车领域的换电模式热度又起。
 
作为重量级的参与者之一,2019年起,吉利在这一赛道动作频繁。
 
为何选择在此时入局?最终将如何布局?吉利科技的加入无疑将给换电模式的发展带来新的市场期待。
 
踏准变化的节奏
 
这并不是换电模式第一次成为业内热词。以色列公司Better Place早在2007年便提出了“车电分离+里程计费”的模式。但随着Better Place在2013年宣布破产,行业明星公司特斯拉明确选择快充路线,这一模式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声弱。
 
相比之下,吉利入局不算早,但谋久而后动,其动作节点契合了此轮国内政策与市场驱动力变化的节奏。
 
据吉利科技官方资料,2017 年开始研发换电技术,2020年才宣布智能换电站首发落地。这三年,也是换电模式在国内再度逐渐被政策之手与市场需求推向热度中心的三年。
 
2020年,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模式发布,开启商业化进程
 
在政策一侧,2019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多部委联合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 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年-2020年)》,提出发展车电分离消费模式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同年7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与多家企业召开的研讨会上称:“是时候战略性考虑换电问题。”
 
此后这一导向逐渐明确并落地,到今年5月,工信部和能源局联合宣布,将于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换电模式应用试点。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换电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
 
在市场一侧,国内新能源车数据表现积极,2020年,产销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但随着财政补贴的退坡,市场的驱动力将逐渐向需求端痛点的解决聚拢,而换电模式恰好能击中消费者在购买及使用时的几大顾虑,即充电的便利性、购买的成本、电池的贬值等。
 
从Better Place的经验来看,行业标准不统一、前期投入成本过高、终端需求不足,都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产业的协同性,以及一定规模量的消费群,是换电模式商业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国内此轮的换电模式热潮中,政策层面的统一度与市场的景气度都会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支撑。
 
双轮驱动 攻城略地
 
吉利在换电领域的主导平台为吉利科技集团,该集团定位为“大出行科技生态领域产业投资商与运营商”。这一投资运营双驱动的特点,也体现在了其对换电模式的实践上。
 
一方面,通过与孚能科技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增强在产业链上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以旗下的力帆科技、易易互联科技为运营平台,分别推进换电车与换电站的市场拓展。以易易互联科技为例,自去年9月正式发布以来,易易互联科技智能换电站已在重庆、杭州、济南、淄博、苏州、南京等地建设运营,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及老挝等国内外地区达成合作协议,累计签约换电站1000+座。
 
由此,其打造行业首个集“车、站 、电”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换电生态服务商的定位也基本明晰。
 
5月26日播出的CCTV2经济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中,吉利科技集团充换电生态技术负责人杨全凯,透露了最新的策略:“我们的车型将会同时具备换电和充电两种功能。将经由B端市场,对换电模式和换电网络的搭建进行前期铺垫。完善B端网络建设之后,C端用户会自然而然与B端用户一起导入到换电生态系统中。”
 
无论是充换电一体,还是选择B端为切入点,吉利科技在换电赛道的表现看起来更像一个稳健型选手。在模式落地的初期,如何迅速跑通商业模式,实现盈利,是参与者的重要挑战。
 
网约、出租、城配、公交、物流等公共领域市场以其较高的集中度,成为换电模式最适合落地的细分赛道。相比于充电模式,换电站的初始投资成本与使用成本相对较高。选择首先满足标准化程度更高、应用场景更为明确的B端需求,降低了发展初期的资金承压风险。
 
此外,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以及与地方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亦成为吉利科技在此轮“攻城略地”动作中的特点。
 
重整新生后的力帆科技,是吉利科技在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地区落下的重要一子。今年5月18日,力帆科技在首款换电型纯电动B级MPV车型下线仪式现场,宣布与同为吉利体系成员的曹操出行、易易互联科技,以及来自重庆、成都、广州、天津的四家大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并签订换电车型的采购意向。
 
2021年2月2日,吉利科技集团在重庆高速静观服务区的首批智能换电站同步在静观、梨花山、围龙、珞璜、大路5个服务区内投入运营。未来五年,将陆续有40座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示范站在重庆高速服务区建成投运。这些举措都将推动重庆地区新能源产业换电生态的发展,对重庆市申报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形成助力。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