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场高确定的发展背景下,各细分领域也都异常活跃,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不仅有高速的电动汽车,也有低速的轻型车;不仅有快速井喷的动力市场,也有蓄势起飞的储能市场。
日前,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联合电池中国网开展的“压力下的动力·2021年度电池产业链调研活动”调研组一行,来到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国际”),与中化国际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刘乐、中化国际新能源事业部项目管理部总经理陆晓亮等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
△图为调研组一行与中化国际相关负责人的调研现场
中化国际隶属中化集团,是一家主营新材料及中间体、聚合物添加剂等业务的大型央企上市公司(600500.SH),在材料领域的积淀深厚。自2016年10月国家发布《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后,中化国际迅速进行了战略升级,把“科技创新”上升为核心发展战略,将新材料、新能源列为其主要业务方向。
据刘乐介绍,在新能源业务方面,中化国际主打的是动力电池领域,目前在发力储能市场。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新兴企业,中化国际不会一开始就同时向过多的领域开展业务,而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将有限的精力聚焦于更具市场前景的领域。”刘乐解释道。
新能源市场目前发力储能业务,刘乐介绍了其背后的考量:一是储能业务主要是面对B端客户,这与中化国际一贯的经营模式相符;二是目前储能市场还处于发展早期,储能产品的市场机制、商业模式等仍在摸索中,更利于中化国际与市场一起成长,进行深入布局。
与确定新能源细分领域发展方向一样,中化国际在确定电池包形态方面,也有自己的考量。
“圆柱电池市场前景广阔,但其竞争也异常激烈;软包是未来固态电池较好的载体,待固态电池实现量产后,我们可以考虑。”刘乐表示,方型电池不管是在储能领域,还是在动力电池领域,都可以适用,与公司业务的匹配度最高。
具体到电池材料方面,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会涉及。
据刘乐介绍,中化国际新能源扬州基地今年4月正式揭牌,基地规划分四期建设20GWh产能,预计2025年完成全部产能建设。产品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可同时满足动力市场和储能市场的客户需求。
在谈及中化国际入局新能源行业优势时,刘乐表示,“中化国际的主营业务主要涉及化工材料等,公司入局电池材料的时间也很早,目前在正极材料、锂电回收等细分领域均已完成布局,这为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提供了强大的上游材料保障。”
正极材料方面,2017年7月,中化国际年产1万吨NCM正极材料项目落户宁夏中卫,目前已批量供应国内主流动力、小动力和3C数码客户;电池材料回收方面,2019年中化国际成立了以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效再生利用为主要业务方向的河北中化锂电,预计今年6月底前实现稳定运营。
“随着下游客户需求的迅速增长,公司正在积极落实正极材料产能提升计划,目前公司在材料领域的布局还在加快,”中化国际新能源事业部项目管理部总经理陆晓亮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中化国际入局新能源领域,除了材料领域的“先天优势”外,其务实的企业精神也是致胜的法宝。
据刘乐介绍,由于中化国际主营化工材料的缘故,其对于产品良品率、一致性、安全性等指标历来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同时,由于中化国际的央企背景,其在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也均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我认为不管是化工材料行业,还是新能源行业,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及客户应用等都是影响公司竞争力的关键,这也将是中化国际会重点把控的核心因素。”刘乐表示,公司在最终确定目标市场前,会对其市场客户规模、增长速度、利润空间等因素进行反复考量。而目标市场一旦确定,公司就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扎实、平稳地把业务做好,逐步完成对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电池中国网CEO张雨,分会标准化工作组/行业研究部主任周波参与调研座谈,就当前新能源格局以及储能、电动两轮车、动力电池细分领域的发展概况等话题,与对方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