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列入我国2030年远景目标,要求制定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
近期,生态环境部提出谋划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抓紧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建设和运行。预计“十四五”时期,全国碳市场将启动交易并逐步实现稳定运行。
电网企业作为电力行业连接上下游的枢纽,在促进整个行业低碳转型、碳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将起到很大作用。国家电网公司于3月1日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助力全国碳市场运作。
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碳减排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手段。我国政府推动碳市场建设的工作已进行多年。2013年以来,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8个省市启动了碳市场交易地方试点,共纳入电力、钢铁、化工等多个行业的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目前,试点碳市场已成为配额成交量规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场。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2018年4月,全国碳市场主管部门气候变化司从国家发改委转隶至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历史年度碳排放核查工作基本完成,配额分配方案趋于成熟,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平台已基本建设完成。
2020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生态环境部密集发布相关文件,主要包含2020年11月2日发布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20年11月20日发布的《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发电行业)》(征求意见稿);2020年12月3日发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2020年12月30日发布的《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纳入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全国碳市场建设不断加速,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发文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定位于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规定了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市场参与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全国碳市场运行的关键环节和工作要求。《办法》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以发电企业为对象的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预计全国碳市场将在2021年实现发电行业碳市场首单交易,纳入80%的重点排放单位,并逐步引入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预计全国碳市场的配额将达到33亿吨二氧化碳,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0%左右。未来全国碳市场的顺利运行,将对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起到促进作用。
电网企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研究建设,全力服务能源低碳转型
近年来,电网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研究建设,通过大力节能降损、促进新能源消纳、实施电能替代等,全力服务能源低碳转型发展。
一是积极服务新能源发展和消纳。电网企业不断加快清洁能源并网和输送工程建设,保障清洁能源及时并网。电网企业优化调度运行,提高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创新利用省间发电权交易等方式,扩大跨省跨区交易规模;与各方共同努力促进新能源消纳,新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以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建成投运张北—雄安特高压交流、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张北柔性直流等重点工程,服务新能源并网和消纳;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先进信息网络技术,打造新能源数字经济平台(新能源云),设立新能源服务网上窗口,为用户提供报装、方案、设计、建设、并网、运行、交易、结算“一站式”线上办理服务,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助力新能源企业复工复产,确保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以清洁和绿色方式保障电力充足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202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增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1亿千瓦,新能源利用率提升至97.1%,全年消纳新能源电量587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4.5亿吨。
二是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工作。电网企业在以电代煤方面,推广电锅炉、热泵、家庭电采暖等应用,减少直燃煤消耗;在以电代油方面,积极服务电动汽车发展,推进港口岸电建设,推广机场桥载辅助动力系统(APU)替代供电,促进电气化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等。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要求,该公司积极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地区“煤改电”改造工程,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完成1063万户居民“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2020年,该公司电能替代完成电量1938亿千瓦时;充电桩“新基建”任务全面完成,建成投运充电桩8.1万个,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充电桩103万个,覆盖超过90%的公共充电桩;长江港口岸电全年建成投运517套、累计完成1203套,实现长江沿线主要港口码头岸电基本覆盖。
三是大力节能降损。电网企业持续加强线损治理。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以“技术线损最优、管理线损最小”为目标,该公司不断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优化电网经济运行,强化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降低电网损耗;同步推进线损管理和同期线损系统建设,切实落实营配贯通要求,完善跨专业闭环工作流程,加强设备异动管理,形成数据治理长效机制;加大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优化电网经济运行,加大反窃电力度。202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高损台区和高损线路压降60%以上,综合线损率5.87%,减少线损电量185亿千瓦时。
四是部分电网企业已参与试点碳市场交易。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6家在京子公司的办公用能已连续4年参与北京市碳市场交易。国家电网北京、上海、福建电力,南方电网深圳、广州电力已全面深入参与本地碳市场核查及履约工作。以北京为例,2013年,国网北京电力纳入碳交易试点。该公司持续开展同期线损精益管理,碳减排量连续多年居北京市重点企业第一位。在每年顺利完成碳配额履约并转让给公司配额的基础上,国网北京电力累计结余碳配额40余万吨。国网天津、湖北、重庆、山东、安徽等多家电力公司也主动开展了碳排放核查工作。
电网企业应适应全国碳市场发展,为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发挥更大作用
我国已承诺2030年左右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该目标还面临重大挑战。碳市场作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手段,最终目的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将推动火力发电清洁化和高效化,并提高水电、风电等清洁发电装机比例,推动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电网企业在积极推进自身减排的同时,还要服务好经济社会和行业减排,为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发挥电网平台枢纽作用,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当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5%,而电力碳排放在能源排放中约占40%,且占比逐年增高,电力在能源系统排放中的地位愈加凸显。电网作为高效环保的能源运输平台,以及连接发电侧和用电侧的桥梁,通过提高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发挥电网平台作用,可以大大提升能源生产、转换、输送和使用效率,增强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环境友好性。为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电网企业要加快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做好新能源并网消纳,提高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促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二是助力全国碳市场运作,积极提供政策支撑。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枢纽平台,在推动能源行业低碳转型过程中掌握了大量发电、用电和跨省区送电数据,可有力支撑国家碳市场相关政策制定、规则设计和碳配额计算。如江苏电网于1月上线的碳结构电子沙盘,可实现对江苏全省风电、光伏、水电、火电、储能及区外受电等运行情况的动态跟踪,实现电网碳排放实时分析。
三是建立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促进自身减排。全国碳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要求电网企业对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进行战略思考和长远布局,提升企业碳交易方面协同管理能力,包括战略、管理、投资、建设和财务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建立健全企业碳排放管理体系,充分挖掘企业碳资产,推动电网企业节能减排加快实施,实现企业自身向低碳转型。
四是拓展新兴业务,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碳减排服务。电网企业应抓紧低碳机遇,积极拓展企业低碳技术服务、碳排放核查、碳资产管理服务市场;充分挖掘电能替代、新能源、节能等项目的碳资产开发潜力,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碳减排服务,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积极稳妥开展碳金融等绿色金融业务。
五是两个市场共同发力,推动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我国电力市场建设与全国碳市场建设都在加速推进,两者在总体建设思路、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和减排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且均对电力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考虑两个市场同步推进、相互促进。电力市场和碳市场要在市场范围、市场空间和价格机制等方面加强协同,统筹考虑行业发展与促进减排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减排措施上,要减少两个市场对企业的双重考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