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动力锂电池在光储微电网的集成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1-01-27

核心提示:退役动力锂电池在光储微电网的集成与应用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1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19%。一般来说,车载动力电池容量低于80%就不再适合用于电动汽车。随着产业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国将迎来车载动力电池的大规模“退役”。根据相关行业的专家预测,预计在2020年累计将超过24.6GW·h,而到2022年动力电池回收量将接近45GW·h。

当动力电池容量衰退至初始容量75%左右时,直流内阻只有小幅增加,电池常温下的储存性能、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下降不显著,电池单体和模块的循环性能良好,显示退役LiFePO电池具有较好的梯次利用价值。

本文从退役动力锂电池整包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退役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的全过程。以80V-60A·h磷酸铁锂电池包为例,从电池包外观、铭牌、开路电压、BMS通讯等方面对电池包进行初选,再对电池包进行充放电获得电池包的容量和CD-OCV(dischargecapacityandopencircuitvoltage)曲线,根据容量值和电压曲线对包进行二次筛选。

将筛选后的电池包按照容量大小进行排序,并根据排序结果对电池包进行分组。利用多通道储能变流器将分组好的电池包进行串联成组得到储能系统,并联合分布式光伏系统组建光储微网电站,实现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通过在不同倍率下对电池进行充放,依据CD-OCV曲线的离散情况,验证了筛选和成组方案的可行性。

1、电池筛选

本项目选用从换电站退役的80V-60A·h磷酸铁锂电池包,这批电池于2011年10月出厂,2018年底陆续退役。其电芯采用中航锂电3.2V-60A·h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由24个电芯串联的方式得到电池包。电池包内部结构图如图1所示。

电池包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

从电池包的外观、铭牌、开路电压、BMS通讯等方面对电池包进行初选,对外观有缺陷、铭牌信息缺失、开路电压超出额定充电截止电压的80%~110%范围、BMS无法正常通讯的电池包予以剔除。经检测,在80个电池包当中存在3个电池包外观有破损,4个电池包开路电压超出额定充电截止电压的80%~110%,1个电池包BMS无法通讯的情况,没有通过初选,剩下72个电池包进入到二次筛选环节。电池包初选不合格情况如图2所示。

 

对剩下的电池包进行一次充放电。考虑到电池为退役电池,设置充电电流为0.3C,放电电流为1C,充电截止电压87.6V(单体3.65V),放电截止电压70V(单体2.9V)。放电结束后,得到电池包的容量和CD-OCV曲线,判定电池放电容量在额定容量的75%以上,CD-OCV曲线未出现“跳水”现象的电池包合格,可以进入梯次利用环节。经测试后,72个电池包有22个电池包存在容量不合格及CD-OCV曲线异常的情况,剩下50个电池包符合要求。电池包二次筛选不合格情况如图3所示。

 

2、电池分组与成组

2.1电池分组

退役动力电池包容量极差小于额定容量的10%,认为这部分电池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次筛选后的50个电池包容量最大值为49.46A·h,容量最小值为45.58A·h,极差值为3.88A·h,占额定容量的6.5%,表征该50个电池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将电池包按照容量大小进行排序,根据电池容量的分布情况,选择容量最接近的36个电池包进行成组,剩余14个电池包留着备用。电池包的编号和容量分布如图4所示。

2.2电池成组

选用多通道储能变流器作为光储电站中的交直流转换设备,其具有DC/DC+DC/AC两级式拓扑结构,在电池端无并联,可以避免电池组间环流的产生,适用于对退役电池进行成组。将配组完的80V-60A·h电池包4个组成一串,形成320V/19.2kW·h储能单元,接入到30kW储能变流器的一个直流通道,单个通道功率10kW。整个储能系统共9个直流通道,储能容量90kW/172.8kW·h。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

3、光储系统集成

将90kW/172.8kW·h储能系统同50kWp分布式光伏系统在交流侧并联,并通过快速并离网切换开关接入到厂区0.4kV交流母线上,构成光储微网系统。其中,分布式光伏系统采用单晶硅组件,串联后经过直流汇流箱接入到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中,与储能系统在交流侧耦合。储能变流器的交流输出端同时关联部分重要负载,在市电异常时,由光储系统保障重要负载的供电。光储系统拓扑图如图6所示。

系统集成能量管理系统,用于制定光储系统在并网和离网两种工况下的运行控制策略。并网时,储能变流器和光伏逆变器均以有功无功解耦(P/Q)方式运行,由EMS根据电价时段控制储能充放电,实现削峰填谷。同时,在储能放电期间,检测公共连接点(PCC)的反向功率。当出现反向功率时,由EMS给储能系统发降功率命令,防止储能放出的电进入电网,实现逆功率保护。

离网时,由储能、光伏、负载组建微网方式运行。此时,储能变流器以恒压恒频(V/F)方式运行,建立幅值和频率稳定的电压,光伏逆变器以P/Q方式运行,以电流源的方式注入微网系统。EMS根据负载的大小,来协调光伏和储能的出力,维持系统稳定、持续运行。

4、试运行结果

4.1多倍率下电池组充放电

在不同倍率下对电池组进行多个循环周期的恒功率充放电,利用电池管理系统记录每组中各个电池包的放电容量及电压值,得到电池的CD-OCV曲线,根据曲线的离散情况对电池成组配组情况进行验证。

可见,依据电池包有效容量和电芯一致性排序后,在0.1、0.2、0.3C放电倍率下,电池包的CD-OCV曲线基本吻合;在0.5C倍率下,曲线有一定偏差,但总体趋势相近,符合工程应用的要求,可以依据排序结果对电池进行配组。

4.2削峰填谷

将筛选并成组后的退役动力锂电池应用于光储微电网系统中,设置电池放电倍率为0.1C,充电倍率为0.05C,并依据当地峰谷电价时段进行充放电,实现削峰填谷,运行结果如图8所示。

从图中可见电池成组后,在0.1C倍率条件下电池组电压从放电开始时刻(18:00)的320.69V下降至316.16V,这是由于电池由原来的开路状态变为带负载状态引起的跌落。之后电池组电压随着放电的持续平缓地下降,直至到达放电截止时间(21:30),此时对应电池组电压为306.22V,总放电量103kW·h。停止放电后,电池组电压由306.22V回升至308.82V,充电后(22:00—次日3:00)电池组电压逐渐恢复到额定电压,总充电量111kW·h,转化效率92.79%。

5、结论

通过对退役电池包的筛选、分组、成组以及在光储微电网系统中的集成与应用,完成了退役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全过程的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对80个退役动力锂电池包从外观、铭牌、开路电压、BMS通讯等方面进行初选,其中3个电池包外观有破损,4个电池包电压超出额定充电截止电压的80%~110%,1个电池包BMS无法通讯;剩下72个电池包中有22只存在容量不符合额定容量的75%以上或CD-OCV曲线“跳水”的情况,只有50个电池包符合梯次利用价值。

(2)二次筛选后的50 个电池包容量最大值为49.46 A·h, 容量最小值为45.58 A·h, 极差值为3.88 A·h,占额定容量的6.5%,小于10% 的判定标准,表征该50 个电池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DC/DC+DC/AC双级结构的多通道储能变流器,直流侧无并联,可以阻止电池组组间环流产生,适用于退役动力锂电池进行成组。

(3)利用成组后的90 kW/172.8 kW·h 储能系统同分布式光伏系统在交流侧耦合,组建光储微网系统,实现了在并网和离网两种工况下的退役电池梯次利用。试运行结果显示:在0.1、0.2、0.3和0.5 C等不同倍率下,成组后的电池CD-OCV曲线呈现较好的一致性;成组后的电池在0.1 C 倍率下放电,0.05 C 倍率充电,进行削峰填谷运行,总充电量111 kW·h,总放电量103 kW·h,转化效率92.79%。表明按照本文所述方法筛选并成组的退役动力锂电池具备梯次利用价值,可以在工程上进行应用。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