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发布2020年12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531.1万辆,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7万辆,创历史新高。自2020年7月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月产销持续刷新纪录,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新能源车的潜力正在浮现,不仅如此,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这不仅得益于中国经济和汽车市场的迅速恢复,还归功于政策推动下积极开创的竞争新格局,中国新能源汽车正驶上国际快车道。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为我国及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顶层设计如何?目前各省市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建议,规划汽车产业的下一个五年,以技术为依托,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规划与布局成为共同方向,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私人消费是新能源车市场的潜力股,在政策推动与市场催生下,区域间的联合发展与并驱竞争已经展开。
从基础设施到配套服务 管理方式升级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两点可喜之处:一是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二是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明显提升,多个省市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系列活动,大力发掘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正在适应更多私人用车场景,如城市通勤或城郊短途出行等,这些也带动充电桩、充电站或是换电站等基础设施的发展。
1月21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上确定了今年将启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出台更多使用环节优惠政策,进一步拉动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会议还讨论落实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称“发展规划”)工作举措,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1年的四项重点工作,其中提到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破解充电桩“进小区难”等问题。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也将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需求。
在各省市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新能源车基础设施建设成了不可或缺的内容。贵州省和海南省等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湖南省提及“换电”规划,表示要完善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及车路协同等基础设施;上海表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并行发展,全面“开花”。
不仅如此,各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关注重点已经从单纯的产业建设拓展到了提高配套水平、转变管理方式以及提供更好的使用环境等方面上。黑龙江省在发布的《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拓展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和农村消费等新领域,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这些都体现出我国各地政府当前在汽车消费领域管理方法的转变与升级,同样围绕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停车设施、高速公路、特殊园区、车路协同等配套化建设也被提上日程。
强链补链与品牌自强 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全新方向,融合开放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特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五项发展任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
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年)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也指出要加快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技术强、产业强、设施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
针对中国企业“大而不强”的弱点,他提出实施强链补链行动。围绕补短板、锻长板,编制行动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贯通技术攻关、平台支撑、示范应用3个环节,优化使用环境,推动品牌向上,全面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密集的特点,工信部将引导推动行业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及全气候适用等问题,发挥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等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支持开展技术攻关,加快车用芯片、操作系统等研发和产业应用。
回顾2020年,中国部分区域已经积极发挥产业优势,走在了新能源车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沿。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2020年出台7个政策,强势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其中,《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与《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明确指出,上海要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
广东省也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划。2020年9月,《广东省发展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汽车产量超过43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60万辆,新能源汽车公用充电桩超过15万个;要依托广东省良好的产业优势,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依托自主品牌整车企业,重点围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提升及全球化战略,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广东是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汽车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如比亚迪、广汽传祺、小鹏汽车等自主品牌逐渐发展壮大。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广州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约5000亿元,产量约300万辆,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在建规模居全国第一。目前,包括广汽丰田四线、五线厂区、小鹏汽车智造基地在内的总投资额超4300亿元的重大项目在广东省洽谈落地、投产达产,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额超千亿元。
拉动私人消费 市场将迎来真正拐点之年
目前,通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数据显示,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0.5万辆和11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1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万辆和2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5%和8.4%。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私端已经实现了突破,说明已经向市场化驱动迈向了重要的一步。
中汽协预计,“十四五”开局之年,从经济发展态势看,伴随政府部门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
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为创造稳定政策环境,2021年保持现行购置补贴技术指标体系框架及门槛要求不变。但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为推动公共交通等领域车辆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10%。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非常明显变化,从原来政策驱动型到‘政策+市场’双驱动型,乃至期待从2021年开始的市场驱动型。”云度CEO林密表示,2021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或许是电动汽车真正的元年。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原来非常聚焦驱动形式的电动化,慢慢开始向产业生态,包括创造独特的用户从销售到售后、到服务各方面的体验,以及整体的从提供一个汽车产品,向提供整体的智慧和服务的转变上在剧烈地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