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镍资源回收率超过98% 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具“大前景”

发布日期:2021-01-22

核心提示:钴镍资源回收率超过98% 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具“大前景”
 “做好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首先除了履行安全环保等社会责任之外,对电池增值以及材料保障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1)云论坛期间,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友循环”)总经理鲍伟接受电池中国网采访时表示。
 
钴镍资源回收率超过98% 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具“大前景”
 

 
图为华友循环总经理鲍伟接受电池中国网采访
 
作为锂电池制造的关键材料,钴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极不平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已探明的钴矿储量约为700万吨,而中国储量为8万吨,仅占全球总储量的1.14%。鲍伟谈道,虽然中国有一定的钴资源,但大多不具备开采价值,国内需求的钴金属几乎全部来自于海外。而其他如镍、锂等材料也都面临类似问题,所以电池回收是未来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材料来源。
 
01
电池回收前景广阔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经超过500万辆。与此同时,退役动力电池量到2020年累计已经达到20万吨。鲍伟表示,在2017年的时候,当时业内还在担心退役的动力电池没有人处理,但是到了2020年底,国内电池回收企业的产能已经远远超过退役动力电池的退役量。
 
鲍伟举例说,仅工信部发布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一批5家合规企业的电池处理能力就达到6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的行业企业跨行进入到电池回收领域。
 
据介绍,现在电池回收处理的方式有多种,比如海外优美科是火法,国内的华友循环等企业是传统的湿法。从电池包到电芯之间拆解方法就更多,包括带电拆解、不带电拆解、液体环境下拆解、自动化拆解、人工拆解等很多方法。其中,华友循环专门研究了一套自动化拆解线。
 
“目前华友循环累计回收的电池,从直接电池包算起的话接近1万吨,如果再加上回收的一些中间品,总量可能超过3万吨。”鲍伟介绍说。因为华友循环本身是一个规模化的企业,所以公司通过规模化运作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拥有领先的技术,结合对电池工厂废料的回收处理,综合起来资源再生板块已经实现了盈利。华友循环的客户大多来源于整车企业,包括大众、丰田、宝马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提高,未来动力电池退役量也将大幅增加。鲍伟预测,十年之后,“城市矿山”的比例占电池材料供应量的比例会很高;二十年之后,可能大部分电池材料就将来源于“城市矿山”资源。“钴、镍的回收率现在可以做到98.5%以上,非常高。”鲍伟说。
 
02
梯次利用使电池增值
 
不过,并不是所有退役动力电池都适合直接回收。三元电池因为含有镍、钴、锰,所以它的再生价值很高。而磷酸铁锂电池则没有太多的再生价值,因为它的主要构成元素是锂、铁,但是它因为使用寿命长,所以梯次利用的价值比较高。
 
“梯次利用是可以使电池增值的,这对整个新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好事儿。因为原本没有这份价值,我们创造出了价值,实际上使电池的成本降低了,梯次利用是降低电池使用成本的一个非常好的小分支。”鲍伟表示。
 
据介绍,现在梯次电池的使用方向主要两个,一个方向是低速车、两轮车三轮车、叉车、环卫车等领域,“现在主要以两轮车为主,因为2020年快递外卖行业小车使用的需求大幅增加”。第二个方向是储能,储能的使用目前还是在探索期,所以大量的梯次电池还是进入到两轮车环节。现在对于梯次电池的利用方向,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使梯次利用走向合法合规。
 
“梯次利用企业如何确保把电池再回收回来,其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鲍伟谈道。据介绍,华友循环是通过自持的方式,将电池租赁给客户使用,自己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同时电池资产还在自己手里,既实现了对梯次电池很好的追溯,又把电池所有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在鲍伟看来,随着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电池技术不断突破,电池质量、寿命等不断提高,部分退役电池在不同应用领域可以安全地、具备经济性地使用的比例将逐步提高,梯次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将愈加凸显。
 
03
行业协同规范化发展
 
总体来看,鲍伟认为,无论是直接回收还是进行梯次利用,都需要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共同来合力发展。整车企业可以和退役电池综合利用企业进行更好的合作,使整个模式创新一下,有可能会获得好的一个结果。
 
“包括需要的数据,大家共同研究,包括应用场景的研究,整个体系的研究,上下游必须打破界限,而不是‘他是他,我是我’。实际上,合作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经济价值。”鲍伟表示。
 
此外,目前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应的法规也需要更加完善,希望能有更严格的或者更完善的法规去约束行业的一些乱象,使行业能够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