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这碗水,喝着烫嘴

发布日期:2020-06-29  来源:汽车公社

核心提示:6月10日,特斯拉股价突破1000美金,以1837亿美元的市值成功超越丰田1788亿美元市值时,新势力车企取代传统车企市值第一的地位,
 ç‰¹æ–¯æ‹‰,转型,特斯拉,新能源汽车

6月10日,特斯拉股价突破1000美金,以1837亿美元的市值成功超越丰田1788亿美元市值时,“新势力”车企取代传统车企“市值第一”的地位,刻下了汽车行业的历史性时刻。
 
一时间,暗潮涌动的时代喧嚣,再次被搬上了台面,那些曾坚信特斯拉最后注定失败的车企巨头们,不再像以往那般坚定。似乎,从这一刻开始,这场由特斯拉这条鲶鱼搅动而来的“转型”,才真的到了针尖对麦芒的时刻,所有的旧观念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无尽的需求正在酝酿,无数人屏息凝视。然而,这场新旧势力碰撞的战役,早已经打响了17年之久,智能互联、新四化、自动驾驶……等等新潮的概念,变得不再新鲜,转型也成了一个味同嚼蜡的词汇。
 
从2003年特斯拉这个硅谷新贵横空出世,到2020年大众以攫取江淮大众75%的股权All in电动化和智能化,江湖故事不断变迁。通用、丰田和大众轮流坐上过全球第一的铁王座,在中国市场,自主品牌还未完全站稳脚跟,无数造车新势力便打着电动化的旗帜横空出世,试图学习特斯拉以“弯道超车”的方式,把传统车企踩在脚下。
 
17年,6000多天,数百家车企,持续不断的话题皆是“电动化、智能化”,没有任何一个参与者敢不去讨论,就怕自己落了伍,即便内心对格力、戴森等“旁门左类”的企业也冲进造车圈而倍感不懈,甚至还会有嘲讽。
 
再看那些喜爱穿POLO衫的资本互联网大佬们,时常偏爱攒着各种局,“东兴局”、“蔷薇局”、“阿里局”……觥筹交错之间,就把进军和主导汽车圈的决定做下,却在暗地里无视着一直在喊着互联网思维口号的汽车圈。
 
于是,那个被争论许久的论题再次被搬上台面,未来到底是“互联网+汽车”,还是“汽车+互联网”,时隔多年仍旧没有定论。但是百余家车企合作的互联网对象,使用的互联网技术,皆是过于熟悉和雷同的演讲,一时间不仅模糊了场合,还模糊了品牌属性。
 
在这个被催促着转型的时代,太多的传统车企们没有做好准备,而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储备,也并未如浪潮所展示的那般完善。
 
“我大学学的是车辆系,毕业了才发现电动化成了主流。”小吴聊起此话,燃起的烟,差点烫到左手。透过百叶窗,人和阳光,都只留下混沌的光影。
 
车辆系曾是汽车工程师的摇篮,但是现在似乎更像是坟墓。略带无奈的语气背后,是转型热浪的烫嘴,和断层。
 
被软件烫了嘴的巨头们
百年汽车业,天已经变了。
 
特斯拉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汽车企业时,标志着一个由传统燃油车构建的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被撕裂。“特斯拉带给外界的新鲜感,是传统汽车企业不能提供的。”
 
这个在硅谷横空出世的“愣头青”,自从一跳入江湖就主动扮演起了“带头大哥”的身份。而它也确实找准了未来的两大流行趋势,智能互联和纯电动。
 
“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还在生产线上的电动车们,而是每天从各种大工厂像洪流一样涌出的燃油车们”。从成立之初,特斯拉唯一的目标——就是革了传统燃油车的命。
 
不可一世的说辞,和快速发散的品牌信仰,很快,在传统车企眼里,特斯拉成了“全民公敌”,令人生厌。即便连年亏损,被预测“倒闭”的次数越来越多,但是谁也不敢轻视这个车圈“后浪”。美国传奇投资人罗恩·巴伦提到,“每个人都知道特斯拉,我六岁和八岁的孙子们都知道。”
 
特斯拉的技术进展实在有些恐怖,“如果传统车企不在智能化投入,万一有一天政策发生了变化,高端车市场将会成为特斯拉的天下,这个风险是他们无法承担的,即便是宝马和奔驰。”
 
特斯拉引领的大时代、大浪潮,像一场飓风呼啸着掠过每个人心底,老牌巨头们蠢蠢欲动。可是,这些传统车企大佬们,做好应对之策了吗?有,但不充分。
 
在所有的传统汽车巨头中,福特是第一家陷入转型困境的车企,与利润下滑形影不离的是,市场占有率陷入了挣扎。时代洪潮裹挟的气势,让本无意于坚定实施转型的通用被迫改变,玛丽.博拉正焦心地和工会、投资者作斗争,把卖工厂的钱都投入了电气化、移动出行,世界早已是狼烟四起。
 
狼堡的野心家们正酝酿着未来10年继续领导全球的可能性,“我们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汽车生产国”,和“德国没有人真正了解电池,我们也缺少价值链”,两种声音交织,撕裂了德国人脸上的面无表情。
 
汽车,这个传统制造业,一边在等待着电池技术孕育成熟,一边又卷入了互联网大潮,被现实裹挟着不断进行痛苦的革新。狂飙的故事总是充满匪气,软件技术突然杀入汽车圈,传统车企面对的是一项完全陌生的技术和体系。
 
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大屏技术、OTA升级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这些新技术和软件的递进速度,是内燃机的优化速度无法比拟的。诺基亚被苹果成功偷袭,在全球市占率近50%的垄断地位下,轰然倒塌,便是一样的规律。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到,庞大的企业帝国,常常会被不知道从哪里跳出来的创新型企业击败,失去原有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但同时又是宿命式的预言。显然,对于传统车企而言,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正在这场更替背后扮演着 “破坏者”的角色。
 
就在特斯拉市值登顶全球车企第一的前几天,大众集团主席迪斯表示,“大众追赶特斯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难点在驾驶辅助系统等软件方面,50万辆特斯拉如一个神经网络,持续收集数据,以14天为周期,目前没有其他汽车制造商能做到这个。”
 
这种坦诚承认“后浪”比自己优秀的作风,在当下的传统车企中十分少见。而后,迪斯着手成立“T小组”,大众正准备将软件研发从不到10%提高到60%以上。
 
特斯拉的领先优势令传统车企感到“头疼”。他们明确地知道,一旦没有把互联网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那么智能汽车的差异化竞争力,将无从谈起。但重新搭建一套全新的车载OS系统,对传统车企来说并不现实。
 
传统车企依靠百年来的技术优势,一直过着舒服的日子,要摆脱原有路径依赖并不容易。PSA和FCA的弱弱联合,戴姆勒与宝马联手成立5家出行公司,丰田比亚迪合资造电车背后,都不过是成年人的各取所需。
 
豪强们正在醒悟过来,然而“软件定义汽车”的角色地位正在不断提升,新技术代差已经被拉得很大。那些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的车企们,在这场转型里,也开始有举步维艰之势。
 
5月13日,多位特斯拉车主发博称,特斯拉App宕机,再次唤醒了2016年的记忆,一群来自腾讯科恩实验室的黑客,对外宣布成功入侵了特斯拉Model S的系统。
 
新的安全隐患,正在侵袭而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智能化发展这条路上,所有的车企都无法跳脱出安全这一大命题。特斯拉如此,传统巨头们亦然。
 
“传统车企在涉及安全层面的事情都非常保守,一旦安全问题召回,可能会是几万辆甚至几十万辆汽车。”于是,西装革履的巨头们在转型的路上更加小心翼翼,喝的快了,容易被烫嘴。
 
“不要遍地都是智能化”
以电动化和智能化开始的全新进化,这样的故事已经从汽车发源地的德国、到强大的日本,向遥远的东方席卷而去。对电动化的坚定转型吸引着豪强们的目光,意图在孕育希望的中国首先触碰到未来。
 
“你好,斑马”、“嗨,NOMI”,一句简单的语音口令,汽车便与互联网实现了连接。一时间,全球的车企,中国的市场,奏响了新四化的音符。大众、丰田在全球忙着转型,中国市场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冒出了头,一时间战场变了个模样。
 
软件技术的加入,让造车变得容易,百年内燃机技术的优势开始丧失。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创立之初起,就已经将“智能”当作核心竞争力,不断进行成本与配置的平衡,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一代新人胜旧人,旧人不甘愿服输,无声息的竞争在各个环节展开。不甘落后的巨头们,丰田、大众、本田、奔驰、宝马都在加强布局,电气化和智能化成了未来5~10年的重要战略。
 
一切都随着巨浪前行,正如作家茨威格说,这段日子如黄金梦境:“像登上了一列驶向光明和进步的列车,人人对未来笃信不疑。”
 
随着荣威RX5以“第一款智能互联SUV”的口号把自己推到了网红之位,尝到了甜头的传统车企们更加花心思在智能互联上做文章。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面孔,成了车企发布会的常客,甚至有时还会“反客为主”,在传统车企的舞台大肆宣扬“我的互联网技术有多牛,我的5G有多领先”。
 
去年宝骏宣布以新钻石logo进行品牌革新,热门互联网企业一轮一轮站台。“这是在科技大会吗?”这种疑惑,几乎充斥着所有发布会,以至于我们时常思考,到底是和哪一个品牌在对话。
 
毋庸置疑,每一个都野心勃勃,但谁能拿到一手数据,谁才能在行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目前全球有近百万辆搭载斑马系统的互联网汽车行驶在路上,北汽、上汽、一汽、长安、东风、广汽、长城等传统车企都选择了和华为合作,合作车型超过120款,数据如何分配将是个问题。合作具体进展到什么阶段还无人知晓,都未曾公布。
 
从斑马网络奏响第一道互联网音符开始,“你好,XX”的声音此起彼伏,最初的惊喜和新鲜已悄然而退。最近广汽新能源打着“第一款真正的5G车型”,这噱头似乎没有了吸引力。
 
哦,对了,这两家企业最近都不约而同掐出一个互联网新名词,“90秒免唤醒”,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停地说“你好,XX”的尴尬和等待。根据实际使用反馈,“有点多余”。
 
“重功能堆砌而轻服务,用户体验普遍比较差。”体验差,成为相同的认知。一名调查者表示,现在的智能互联配置,很多时候都是“自说自话”,没有和消费者“同声同气”。以实用的价值打动消费者,才是企业产品研发之本。
 
“车联网越发临近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期,但企业普遍是只赚吆喝不赚钱的状态。”市场分析师透露出行业痛点问题。对行业认知不够深入,盲目追随热点,推出的产品千篇一律,不能引发用户共鸣。
 
就像名爵发布会采用DJ打碟、大众思皓举办大型EDM电子音乐节等等营销模式,冲浪、DJ、滑板,成为车企理解中的“年轻方式”。殊不知,采取了同样理解的B站宣传片《后浪》,转发的都是前浪,真正的后浪们以沉默无语表达了不认同。
 
在一家自主车企采访时,用了近一个小时聊“智能互联”,但是对于“独一无二的优势在哪”,最后也没有一个定论,唯有以“预判腾讯等几家将成为智能互联领域的大拿”,作为结束语,然后相对静默。
 
换而言之,软件技术困顿,也萦绕在每一位中国汽车品牌参与者身上。荣威所缔造的互联网优势,如今在层出不穷的宣言中,早已消弭不见。转型道路上与软件公司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矛盾关系,让车企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此时,不由得想起任正非的那句话,“不要太冲动,不要遍地都是智能化”。不要把智能互联想象成海浪一样,浪潮来了,赶快捞,捞不到就错过了。
 
如今的转型,大都带着“捞不到就错过了”的心思,试图和时代挂钩,以告知的方式取悦“后浪”,殊不知后浪们偏爱的不再是“被给予”,而是去创造。
 
“车企是反应最慢的,因为决策长、链路也长”。2020年,移动互联网进入的第10个年头,世道彻底变了,自动驾驶、操控大屏,这些新鲜玩意儿吞噬着时间。
 
于是,无数车企喊着跟上潮流,没有清晰的方向,却以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就像是误入了一场狂欢,骄傲和光荣不知道最后向谁走去。
 
现实有些无奈,传统车企在“内燃机时代”向“电动机时代”,也成了断层的“被迫者”。
 
“Learning from China”
在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洪流到来之前,欧洲市场的落寞已经无处躲藏,特斯拉成了拯救美国汽车工业的唯一亮色,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当下,会不会是中国汽车逆袭的最佳机遇?
 
当大众满世界招募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的时候,中国市场的程序员正在发挥本土作战的优势。
 
在造车方面,国内互联网公司可以划分为两个派系,一个是以百度为首,着眼于未来的无人驾驶技术。另一个是以阿里为代表,着眼于互联网汽车研发团队。
 
众所周知,在全球范围内吹起的“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浪潮,是由中国掀起高潮。这个谁也无法忽视的市场,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球汽车的走向。随着车企和互联网的愈发融合,“Learning from China”,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冲锋号。
 
于是,迫不得已,在全球汽车产业闯荡了几十年的前浪们,一收以往的霸道与不可一世,在野心和生存面前,再次将自己翻涌成了“后浪”,以中国市场为战斗的起点,等待着重新缔造奇迹。
 
于是,我们又深感忧心。随着在新能源领域,中国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弯道超车”的梦想已经显现失败之势,在智能互联上,我们还将占据多少优势呢?跨国巨头们已经站在聚光灯下,攻势凌厉。
 
“2020年下半年,主流车企会陆续推出5G量产车型。”超速5G时代,请系好安全带;芯片战争,烽烟四起……两种矛盾的胶着,让我们庆幸有一个华为,但不幸的是只有一个华为。
 
目前除了华为,中国本土生长起来的互联网公司,还没有对外输出实践和故事的能力。三十年努力,中国有了华为,有了BAT和TMD,但还需要有一百个“寒武纪”。
 
2014年7月24日,启动的“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计划,至今已经五年,一直被传分拆,L4事业部人才不断流失。百度无人车的窘境折射的是整个行业困境:缺乏核心技术突破,落地遥遥无期。
 
一位行业人士认为,没办法商业落地的公司,都会在去泡沫的过程中被淘汰。更重要的是,智能化人才的缺乏,成为打造中国汽车产业转型“马奇诺防线”的一大阻碍。
 
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需严重失衡。相比于欧美人工智能领域过去60年的积累,中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将是一场新“长征”。
 
“欧美已经走了五六十年,人才储备比较好,中国快不了,需要耐心和积累。”市场分析师认为,由于汽车产业过于快速的智能化转型,汽车高校也成为断层之下的另一名“受害者”。
 
“偏传统的方向都不太好找,感觉除了新能源和智能驾驶,其它方向都差不多。”随着时代浪潮的此起彼伏,毕业生的慌张无可避免。
 
戴姆勒和奥迪开始大幅度裁员,一汽大众校招不招任何车辆、机械专业的学生,上汽集团招聘方向只涵盖电动化和自动化……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生王亚辉介绍,他在走访了近20家车企后,真切感受到了汽车行业的不容易,停项目减费用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不夸张地说,人事招聘在企业内部已经变得可有可无。
 
传统车企,正在抛弃这些即将进入车圈的“后浪”,那么掌握年轻解释权的巨头们,该如何真正读懂年轻人呢?“即便是大众,传递的年轻化也不全是我们想要的,年轻人的车就该年轻人去搞”,即将车辆工程毕业的小吴,打消了往上汽投简历的想法。
 
让寒窗苦读,“专业对口”的学生遭遇困境,还有机械专业学习的内容与时代趋势脱节。汽车电子、芯片开发、人工智能、车联网、大数据等专业与现有的机械类专业几乎毫无重叠,传统研究方向趋于成熟,岗位少之又少。
 
“就算宝马奔驰在内的车企,做fahrwerk的人太多,部门全是白发老头,后备军一堆,何时才能挤得上”,被车企抛弃的学子们,不过是新时代里微不足道的小小小注脚,却不由让人感叹时代变革之无情。
 
在全国超过250所的汽车高校中,车辆工程专业的每年毕业生不足3万人,平均深造率在21%左右,其中仅有8所高校的深造率超过这个平均值。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鉴于高校体制机制因素,跨学科交叉培养困难重重”。这一点,在欧美的汽车高校是不同的。
 
在接受采访时,曾经在慕尼黑宝马工作过的工程师边宁表示,“欧洲先行技术的开发都是在大学,试验设备都是和现在向接轨的”。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汽车高校内,新设备严重短缺,教材滞后,新领域的教材匮乏,成为目前中国智能人才培养的困顿。
 
高校人才的短缺和培养机制的滞后,亦是我们为中国车企感到忧心的因素所在。如今,各大主机厂对于传统车辆工程专业应届生的热切追求,早已被滚滚袭来的“电动化”浪潮所掩盖。
 
迪斯说,下一个10年德国依旧有50%的可能领导全球汽车产业。显然,日系正在试图让另外的50%成为可能。西风东渐,生机勃勃的中国汽车已经成为决定未来的关键,一轮更加猛烈的进攻不可避免地降临。
 
百年汽车行业,来到了一个iPhone发明的时刻,缺少惊喜的苹果以“我们也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正在发起新的革命。而我们,终究不能再让自己的家乡,再次成为别人的主场。
 
唯有真正掌握未来技术,才能真的“Learning from China”。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