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补贴延长两年,将带来什么影响?

发布日期:2020-04-01  来源:中国能源报

核心提示: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而在此前一天,工信部副
 3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而在此前一天,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近期会协调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政策作出调整,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受访专家表示,在车市消费不振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长将利好行业发展,但补贴政策应逐步细化,并从购置端转移到使用端。
 
拉动效果可期
 
“今年1-2月新能源汽车生产了5万台,同比下降6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累计下降58%,市场严重低迷。”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补贴支持,以稳定发展预期。他进一步表示,补贴持续政策将拉动2020年产量达到160万辆,同比增长23%,有利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车企应该坚定新能源汽车路线,努力推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受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更为颓靡,因此,此前业内对“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进一步退坡”的呼声很高。
 
辛国斌坦言,即使目前企业复工复产率比较高,但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库存增加,在后续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企业的达产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据了解,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一家企业供应中断,就可能导致整车企业全线停产。“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还比较小,不是很强大,建议政府对一些关键的、优秀的,但目前面临一些困难的零部件企业给予一定的帮助。”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坦言,“新能源汽车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靠得是整个产业链的带动,不能让这些企业倒闭了,扶一把,可能就挺过去了。”
 
补贴政策应逐步细化
 
尽管行业当下仍需购置补贴来刺激生产消费,但延续的补贴政策并不能解决行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充电运营企业普遍亏损、新能源汽车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有行业专家建议,补贴政策应该从购置端逐步转向充电、运营等使用端。
 
“鉴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严峻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继续扶持产业发展,但补贴政策不宜长期保持。”王秉刚认为,补贴政策应该从生产端、购车端转移到应用端,“补贴政策应该再具体一些,要把钱花到关键点上,花出去就要看到效果,要改变以往笼统地买车给钱这种粗糙的补贴方式,要根据使用端、运营端的使用情况,实际困难制定补贴,这样既可以把财政补贴总金额减下来,实施效果还可能更好。”
 
“比如,在私人购车领域,去补贴基础设施,不让消费者花钱建基础设施,消费者在家夜间充电的电费可以再降一降;在公车领域,要调研一下纯电动出租车的运行成本,适当给予一些运行补贴,对充电运营企业给予更多电费优惠,同时过去传统燃油客车的补贴转移到新能源汽车上是否可行,可以商讨调整这些补贴政策。”王秉刚称。
 
多措并举提振新能源汽车市场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2月份以来,佛山、广州、长沙、宁波等多地出台了汽车刺激政策,以放宽限购指标和消费补助形式为主。对此,王秉刚提醒道,在恢复车市的政策中,要强调公共领域车辆坚持电动化,“不能为了恢复车市,而把新能源汽车扔到一边。”
 
崔东树同样认为,政策调整要推动公共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更新,同时要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性,继续加大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节给予一定支持,比如在充电环节降低电价,甚至充电免费,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等,以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热情。
 
王秉刚看来,企业也要积极自救。“新能源汽车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还有广阔的发挥空间,鼓励车企下沉到这些地方去。造车新势力不要都奔去做高档车型,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市场空间大于一二线城市的市场,把握住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会迎来非常好的前景。”他进一步表示,过去新能源汽车对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关注不够,政策引导上追求长续航里程、高性能的指标,对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并不适用,因此,很多僵持低速电动车已久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按照国家对低速电动车“规范一批、淘汰一批、提升一批”的12字方针要求,眼下正是要下定决心取缔不合规、质量差、不安全的低速电动车,普及微型电动车的时候。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