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微电网与“厂网分开”相冲突?

发布日期:2020-02-21

核心提示:微电网是能源行业未来的投资热点,也是综合能源服务重要的落脚点之一。微电网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户自己建设投资的用户型微电网
 微电网是能源行业未来的投资热点,也是综合能源服务重要的落脚点之一。微电网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用户自己建设投资的用户型微电网;另一类是小型配电区域内建设并面对不同用户供电的非用户型微电网,此类微电网将包含配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投资人经常会有一个疑问:非用户型微电网强调的是局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一体化的建设和运营,那配电网和分布式电源是否可以是同一个投资主体,是否需要考虑“厂网分开”?
 
《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发改能源〔2017〕1339号)说明了微电网运营权的问题,文件第四条强调“微电网源-网-荷一体化运营,具有统一的运营主体”。它根据微电网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初衷强调了需要“一体化运营“,但是它巧妙的回避了投资权的问题,并没有说明可以”一体化投资“。这里其实暗含了一种操作方式,只要将投资权和运营权分离,只要电网和电源不是一个投资主体,那么既能做到通过一体化运营提升微电网”源网荷(储)“协同效率,又不会面临”厂网分离“的风险。虽然通过这样操作可以规避风险,但却不可避免的影响项目投资和运营效率。
 
一、当年为什么要厂网分开
 
简单来说,一是为了公平公正,通过厂网分离让非原国家电力公司资产的电厂能够拥有平等竞争的机会;二是为了提升效率,通过厂网分离为竞价上网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发现资源的稀缺性促进电厂有效投资,通过市场竞争提升电厂的经营效率,同时通过剥离发电资产提升电网企业输配电业务的投资运营效率。
 
二、厂网分开只是手段,目标是提升效率
 
厂网分开并不是电力体制改革的目的,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之一。任何阶段的电改,其目的除了进一步保障安全以外,均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用电成本。而正是通过厂网分开的手段,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实现电改的最终目标。
 
三、“厂网分开”对微电网的适应性分析
 
回顾五号文“(七)实行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并分别进行资产、财务和人员的重组。属地方政府和其他部门管理的电力企业,也要实行厂网分开。”如果简单理解文件的意思,微电网企业里的电源和电网资产的确是需要分开。但是:
 
1.五号文发布的时候还没有“微电网”概念。当然不能说绝对没有,欧美地区在2000年左右开始了微电网的应用研究,但是彼时我国还没有微电网这一概念。五号文的相关规则显然并不针对微电网。
 
2.政府监管应有利于电力系统发展,并随着技术革新与时俱进。回顾全世界范围内的电力工业发展,从直流电网到交流电网、从局域电网到大范围联网、从MW级燃煤机组到百万燃煤机组、从低电压等级到高电压等级均是由科学技术进步客观决定的电力系统发展路径。也正是因为科学技术进步,后来才出现了分布式电源、储能以及微电网等新鲜事物,同时这些新技术正在逐步颠覆电力系统发展思路。纵观目前各类文件,基本都支持和鼓励这些能源新技术的发展,但是却鲜有扶持其落地发展的具体措施。
 
3.微电网内部电源“厂网分开”也难“竞价交易”。微电网产生的初衷和其技术特点决定了内部只能是临近用户的小型电源,目前来看电源容量通常在20MW以下。这类电源即便与微电网主体相分离,也很难在各省级电力市场中参与交易。当然,分布式发电直接交易或许可以适用,但是分布式发电直接交易本质是为了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即便将来分布式发电交易发展成熟,其交易机制和效果目标也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电力市场。
 
4.微电网内部电源并不需要以竞价方式卖给内部用户。市场竞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电源高效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但是微电网的发展,本身就是根据内部负荷匹配好了相应的电源,同时更无必要还要在如此微电网小范围内通过市场方式进行发电资源的优化配置,微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应体现为更精细化的一体化规划。
 
5.微电网内部电源“厂网不分”反而效率更高。发改能源〔2017〕1339号要求微电网一体化运营已经充分说明了其必然性。将微电网里的电源、用户以及储能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外部电力市场竞价和调度,能够充分发挥微电网灵活的技术特点来支持电力市场高效运转以及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除了微电网以外,一些增量配电网也正遇到类似问题。当然增量配电网的问题更加复杂,更不能一概而论。但随着能源技术发展以及电力系统发展思路的转变,与其回避这些关键问题,不如进一步研究并给出有利办法。”厂网分开“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但是如果为了”厂网分开“而刻意通过资产权属等方式倒腾进行厂网分开,反而会降低此类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效率。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