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英国脱欧以及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较为不利的全球外贸环境中,我国汽车出口实现了6%的同比增长,确实难能可贵。”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2020年全球范围内不出现极端事件或极端因素,中国汽车出口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百万辆来之不易
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据中汽协统计,当年的汽车出口量仅为33.2万辆,此后,我国汽车出口量与国内产销均呈现年年攀升的态势,2012年一举突破了百万辆大关,达到了历史最高点——105.6万辆。本以为这是新的起点,却没想到此后形势急转直下,2015年同比下滑的幅度甚至达到20.1%,直到2017年首次出现正增长,2018年再度跨过了百万辆的关卡,虽然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同比略有下降,但总量已连续两年维持在100万辆之上。即使未来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也有理由相信,中国汽车出口在百万辆台阶上基本站稳了。
自信何来?首先要认识到2019年汽车出口销量成绩来之不易。回望2019年,世界经济持续下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下行压力和消极因素交织,全球贸易陷入疲软状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贸易呈停滞态势,商品贸易预计下降2.4%,至19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预计增长2.7%,至6万亿美元,较2018年7.7%的增幅大幅减速,大宗商品需求及价格在2019年初开始大幅下跌。需要强调的是,阻碍2019年全球贸易稳健发展的两大因素,其一是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拖累了全球贸易,人为制造并加剧贸易紧张局势,另一个因素则是英国脱欧,由于无法按期完成欧盟框架内全部现有贸易优惠协议延期工作,以及随后的非关税措施、边境控制及与欧盟生产网络联系中断,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给全球贸易秩序添了不少“乱”。此外,中东地区持续冲突、南美洲部分国家陷入政局动荡、欧洲爆发难民危机、东亚日韩爆发政治经济摩擦等,均对地区贸易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
“我国目前汽车出口目的国大多仍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转型国家,有的属于资源供给国和能源供给国,容易受到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响,有些自身的金融市场也不稳定,本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张建平指出,在各类不利因素交织的2019年,中国汽车出口的成绩实属不易,一方面源自汽车行业自身的努力和产品竞争力、性价比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提升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带来的支撑,为中国车企“走出去”指明了方向。
其次,2019年新一批自贸区的设立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了助力。“新一批自贸区的设立,有望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出口向上的力量之一。”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借助自贸区的各种制度创新与政策红利,特别是利用好自贸区内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更高的条件,汽车企业有了更好迈向国际市场的实力和底气。
伊朗骤降 发达国家有所增加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从出口地区来看,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增速较快的国家为马来西亚和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市场实现了小幅增长。
“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市场仍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对发达国家的出口起到了一个有效的补充作用,形成了多元化出口的新格局。”崔东树指出,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下降较大的是伊朗、阿根廷和比利时等地区。作为多年来我国自主品牌出口的重点地区,伊朗曾是江淮和奇瑞等自主品牌车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奔腾、比亚迪和长安等也均在当地生产和销售过汽车产品,即便是在下滑的情况下,2018年我国在伊朗地区仍实现了19万辆的汽车出口,截至2018年,中国汽车品牌在伊朗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20%。商务部发布的《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2019)》(简称《报告》)显示,2019年伊朗已经跌出中国汽车出口前二十位国家,上半年中国对伊朗汽车出口仅为567辆,暴跌99.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在伊朗地区几乎“颗粒无收”,但我国出口发达国家的汽车产品数量与前几年相比呈现出上升态势。据上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上汽MG名爵在英国的销量实现过万辆,增长155.6%,在澳大利亚也成为销量第一的中国乘用车品牌。作为电动汽车的领头羊,比亚迪在美国电动大巴市场的份额超过50%,在英国超过60%,在欧洲纯电动大巴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年,我国汽车对发达国家的出口量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不过,张建平直言,“在欧美等发达地区,除了上汽通用和沃尔沃等以外,传统燃油汽车的出口量进步仍显不足。在欧美等较为成熟的汽车市场,技术、质量、能耗和尾气排放等产品标准和认证要求都比较高,这给自主品牌汽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在张建平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尤其是在品牌美誉度、技术和质量方面,中国汽车企业想要进军发达国家市场,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值得肯定的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质量已经大幅提升。”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建议,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主品牌短期内想进入高端市场难度较大,但如果以中低端汽车市场为切入点,自主品牌以较强的性价比为竞争优势,通过不断完善和打造海外售后服务网络,也能逐渐获得消费者认可。
自主合资齐开花
据中汽协统计,2019年我国出口量位居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奇瑞、东风、北汽、长安、长城、吉利、江淮、大庆沃尔沃和重汽,全年出口量分别为28.5万辆、9.6万辆、8.6万辆、8万辆、6.8万辆、6.5万辆、5.8万辆、4.5万辆、4.4万辆和4万辆,共占据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84.6%,头部集中态势明显。
与2018年的出口情况比较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的出口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奇瑞、江淮出口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吉利、长城和上汽则增速较高,其中,上汽MG名爵品牌的海外销量达到了13.9万辆,同比增长90%,位列中国出口单一品牌首位。
据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分析,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体量增长,市场存量竞争加剧,加之汽车制造业利润增幅低于营收,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减弱,边缘企业压力陡增,加上来自于制造端的压力,导致竞争力较弱的车企出口乏力。在这一市场环境中,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在海外的步伐却越走越快,以长城汽车为例,2019年6月,哈弗品牌在俄罗斯图拉建设的第一家自主品牌全工艺工厂正式投产,以独资形式建设整车制造基地,翻开了自主品牌对外发展的新篇章。
“随着我国在全球汽车制造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合资品牌在我国汽车出口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告诉记者,合资品牌有望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指出,由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将在2022年全面取消外商投资汽车企业的股比限制和合资企业数量限制,主要跨国汽车企业必将调整在华企业的定位,加大在华生产布局,汽车出口规模有望不断扩大,中国有望成为多个外资品牌向全球出口的重要基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简称“中汽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几年,因价格昂贵和车型更新缓慢,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侵蚀,近年来,为了提升市场份额并弥补不足,跨国公司借力在华合资企业,将中国生产的高性价比车型反向出口,以打开海外市场。“2020年,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这一趋势将只增不减。”上述负责人如是判断。
新能源车出口25万辆 二手车业务起步
随着全球汽车“新四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凸显。根据相关数据,2019年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出口总体表现波动较大,但总体需求较强,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到25.4万辆,同比增长表现突出,在整体出口总量中的占比已经超过20%。
在数量提高的同时,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平均价格也实现了大幅提升。除了一部分新能源商用车单价较高以外,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出口平均价格的提高,一方面因为我国新能源车企在“新四化”道路上努力转型,中高端产品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则是在国际市场上,国外品牌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较高,价格也能够“入乡随俗”。
“国内新能源市场激烈的竞争,使得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提升速度非常快。这也为国内车企进军海外奠定了基础。”白明同时强调,由于出口海外市场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短期内恐怕新能源汽车出口无法成为拉动市场的爆点,国内车企还需循序渐进,尽快把产品做得更完善。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全球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张建平告诉记者,“和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如果我们能够抢抓机遇、苦练内功,积极抢占国际市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规模还将进一步增加,在汽车整体出口中的比重也会进一步提升,有希望成为未来我国汽车出口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除了拉动出口总量以外,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向好还有更大意义。“电动汽车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国门,并取得成功的产品。”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电动汽车行业会走出一条“以我为主”的国际化团队研发、国际化资源融合、面向国际化市场的对外开放的新路径。
此外,我国二手车出口市场也正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逐步打开。“虽然目前我国二手车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商务部将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理顺工作流程,持续优化监管和服务模式,为二手车出口营造良好环境。”中汽中心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二手车出口有利于激发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并推动外贸稳中提质。
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是关键词
国际经贸金融组织普遍认为,2020年,全球贸易机遇与挑战并存。世贸组织预计,2020年世界贸易的增幅将在1.7%~3.7%,增幅取决于贸易紧张局势能否缓解。
世贸组织经济学家指出,预测2020年世界贸易形势,须考虑中美贸易谈判进展、全球经济稳定状况、各大经济体财政及货币政策贸易效应、英国脱欧结局和世贸组织改革进程等诸多因素。目前看来,全球贸易的最大风险仍是贸易冲突及伴随而来的恶性循环,宏观经济下滑、金融波动和潜在地缘政治危机等也是风险点。与之相对的是发达国家货币宽松政策对贸易的提振作用及贸易顺差国家采取的针对性财政政策效应,或将成为贸易上行的积极因素。
“中美贸易谈判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减小,两只‘黑天鹅’有望变成‘灰犀牛’,虽然不利的影响依然存在,但2020年的全球市场环境确定性有所提升。”张建平强调,“考虑到地缘政治冲突仍然激烈、全球多边贸易体制规则遭遇挑战,以及全球的全球化进程阻力不少等其他不利因素,我对2020年汽车出口抱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当然,如果全球汽车市场需求疲弱,不排除全年汽车出口降至100万辆以下的可能性;但如果全球外贸整体形势能实现弱增长,出口实现同比3%~5%的增长值得期待。”
对于我国大部分车企来说,“走出去”正在成为一项重要战略选择。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中长期(2016~2025)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在海外直接投资或合资项目大幅增加,国际化经营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汽车产品海外销售(包括生产)占总规模的10%。许海东建议,车企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海外发展是一项长期战略,在最初的5~10年都需要不断地投入和积累,包括完善服务体系、工厂布局以及品牌建设等,只有把基础打牢,才能“生根发芽”,最终实现盈利。许海东强调,中国汽车企业需增强海外发展战略的体系规划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张建平提出,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仍是当下我国汽车出口的关键词,中国汽车企业还需持续不断地朝着中高端方向前行。此外,中国汽车行业应继续着力布局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