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厂纷纷搏命电池产业 “家里有矿”心中不慌

发布日期:2019-02-13  来源:汽车之家

核心提示:从2018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来看,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分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两位,并合计分割了市场66.8%的装机份额。同时,其他车企也在纷纷布局,诸如北汽、吉利、东风汽车、大众集团等主机厂也开始进入电池领域。
 谈到电动车,大家并不陌生,但说到动力电池,如果不是车主本主,可能对此就没有过多的兴趣了。实际上在电动车的生产环节中,动力电池起着非常重要的核心作用,就像燃油车不能没有油,电动车如果没有电池,也将失去它的存在意义。不久前,吉利汽车与宁德时代合资建厂,将为吉利新能源车提供稳定的动力电池供应。哪里有利润,厂商就会向哪里聚焦,通过合资建厂、订单合作乃至自建电池工厂等等形式,各家汽车制造商向新能源汽车中上游产业链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60秒读懂全文:
 
1、近些年来,主机厂开始逐渐渗透进入电池行业,包括订单合作、合资建厂、自建工厂等各种模式百花齐放;
 
2、自主研发电池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掌握核心技术、将生产交给专业厂商,成为主机厂目前的主流趋势;
 
3、购买矿产资源成为主机厂布局电池产业的另一条发展方向,有助于带动主机厂商从源头资源进行成本控制。
 
● 主机厂与电池厂商的“捆绑游戏”
 
即使是对电动车不太熟悉的小白用户,在谈到主机厂对于电池行业的布局,第一个想到的车企应该也是比亚迪了,从2018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来看,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分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两位,并合计分割了市场66.8%的装机份额。同时,其他车企也在纷纷布局,诸如北汽、吉利、东风汽车、大众集团等主机厂也开始进入电池领域。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部件,电池技术是决定一款车型产品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逐渐退坡,能够掌握电池基础的车企,无疑将拥有更有效的成本管控与竞争优势。
 
 
 
目前阶段来看,与电池厂商合作的模式仍然是主流趋势。自2017年以来,上汽集团、宝马汽车、广汽集团以及东风汽车均先后与宁德时代签约,合作生产电池单元以及锂离子电池等项目,设计产能合计达到95.6GWh,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国内电池企业想要继续保持住霸主地位,与车企进行合资合作也是一条扩宽渠道的发展路线。
 
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目前已与国内外整车以及新造车势力将近30家车企签订了合作协议,电池产品的供不应求也进一步限制了主机厂的整车生产数量,电池交付量以及交付对象的主导权悉数掌握在电池企业中,车企变得极为被动,为此,自建电池工厂成为另一条出路。
 
● 自主研发坐上“过山车”
 
早在2011年,华晨宝马就与刚刚成立的宁德时代进行合作,利用整车企业自身的优势标准对宁德时代提出规划要求,成立超过100人的电池联合开发团队,涵盖了电芯、系统架构、机械设计、测试验证、质量管理等涉及电池包的关键技术领域,最终成功开发出华晨宝马首款电动车电池。可以看出,宝马已经早早开始动力电池领域的排兵布阵,在中国将这一技术引入并找到电池厂商进行合作迅速落地,中国品牌车企也同样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2018年9月17日,吉利通过旗下子公司,注资5000万元在武汉设立湖北吉利衡远新能源科技公司,项目总投资80亿元,建设电池及模组生产线和研发中心、物流配选中心等。通过自建电池工厂,吉利汽车的电动车也将会采取自家生产的动力电池,对于核心零部件也拥有了自主的话语权。主机厂商将更加自由的掌控车辆生产节奏,保证了上游供应的衔接,不管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何增长,也不至于出现产能不足的生产断档。
 
无论是与电池厂商合资建厂,还是自主建厂的自给自足战略,整车企业都在力图减少动力电池这一核心零部件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拥有了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不论是从控制成本还是保障电池供应等多方面考量,对于主机厂商来讲,都是相比依靠供应商更加优化资源配置的选择。
 
不止是华晨宝马落地电池生产标准,戴姆勒集团也与孚能科技签订了2021年-2027年的动力电池供应协议,总电量预计可达140GWh。我们能看到主机厂商本身拥有自己的完整生产体系标准,用这套标准来与电池厂商进行合作,对于电池企业的技术标准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日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向公众传递了这样一则消息:未来将加大投入研发新能源汽车,2022年计划推出首款氢燃料电池汽车,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50%。尽管实质性的进展并不明显,但我们也能从中窥探一二长城想要发力新能源的决心。
 
除此之外,从包括吉利汽车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电芯等研发、制造及销售,还有新造车势力威马EX5搭载的自主研发主动式恒温电池热管理技术等,都可以看出主机厂自主研发电电芯等关键零部件的决心。同时,自主建厂耗费时间长,工程量大而收效缓慢,合资建厂显然优势更加明显,让专业的工厂去做专业的事情,性价比更高,也更能应对未来新能源车不断增长的销量需求。而一方面减少主机厂对于电池供应商的依赖,另一方面打造更加高端的电池生产体系标准,则是每一家主机厂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