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Li和Fe任意排列但在原子晶格中共享相同的位置,(Li,Fe)和Ch一起构成了紧密堆积的立方体,O2−占据八面体空穴位置。充放电过程中,Li+以三维路径进行迁移。这种材料与商业化的LiCoO2相比,成本可以降低95%。
图1. (a) (Li2Fe)SO的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图谱,(Li2Fe)SeO (b)和(Li2Fe)TeO(c)的粉末照相X射线衍射图谱。
图2.立方体反钙钛矿结果(Li2Fe)ChO (Ch= S, Se)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Li2Fe)ChO(Ch = S, Se)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加热到1000℃,(Li2Fe)SeO未发生相变;即使到1250℃,熔融再结晶后的(Li2Fe)SeO也仅仅只有微量杂相产生。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Li2Fe)SO上。虽然这些材料“不惧”高温,但是却怕水和氧。在湿空气中,(Li2Fe)SeO 会发生如下反应:
(Li2Fe)SeO+ 3x/2 H2O + x/4 O2 →(Li2−xFe)SeO + x Li(OH)(H2O)
(Li2Fe)SO则更为严重。因此,这种材料制备过程中必须尽量隔绝水和氧才能提高产率,防止结构的破坏。
图3.在氩气氛围中,(Li2Fe)SeO的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图。
当(Li2Fe)SeO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石墨作为对电极时,充电反应如下:
(Li2Fe)SeO+ nC(石墨) → (Li2-xFe)SeO+LixCn
图4.(Li2Fe)SeO-石墨电池的十次充放电曲线。
如果上述公式中x=1,则1mol的(Li2Fe)SeO会脱出1mol的Li,产物为(LiFe)SeO。根据公式计算得出(Li2Fe)SeO 的理论比容量为162.8mAh/g;基于相同的计算,(Li2Fe)SO的理论比容量为227 mAh/g。
实际测试过程中,在30 mA/g(0.25C)的倍率条件下,(Li2Fe)SeO的实际比容量为120 mAh/g,是其理论容量的3/4。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材料的体积在脱锂后并未发生明显变化,晶格应力可忽略。
图5.Li+在橄榄石型LiFePO4,铜铁矿型LiCoO2,尖晶石型Li2Mn2O4,反钙钛矿型(Li2Fe)ChO(Ch = S, Se)以及具有Li分离位置的反钙钛矿型(Li2Fe)SeO中的迁移路径。
基于以上反钙钛矿材料的研究,通过改变(Li□Fe)ChO (□ = vacancy, Ch = S, Se)中空穴含量和Ch元素种类,有可能得到无明显应力变化的更高容正极材料,以突破正极材料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的瓶颈。
另外,作者在文中还提到这种材料用在全固态电池中极具优势,这也是值得去探究的。不过该材料的电位平台与其他正极材料相比较低,是需要去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