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动力电池企业新能产能集中爆发,锂电设备需求激增。
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对锂电设备行业拉动作用明显,行业规模迅速扩大,龙头公司产值大增。2014年新嘉拓销售额达到 3.6 亿,成为行业内首家锂电设备销售过 3 亿的公司。2016年A股和新三板锂电设备企业收入增长110.2%,预计2018年中国动力电池设备需求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目前,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均在加速产能扩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以来,包括LGC、SDI、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沃特玛、力神、万向、比克等主要动力电池厂商纷纷发布了扩产计划。
进口可替代空间大。锂电设备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升,特别是前端设备和中端设备,国产率占比25%,进口设备占比75%。熊宗宝指出,在前端设备领域,国内电池厂商已经开始了梯次推进国产化进程,采用设备由整段进口,往只进口少数关键设备的方向转变。
最后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大。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提出,2016年要重点遴选60个以上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形成关键领域一批智能制造标准,不断形成并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新能源行业标准都未确定的情况下,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发展方案,但是智能化、大数据化、自动化是锂电设备领域已经确认的发展方向。熊宗宝说道,智能制造的实质就是帮制造企业构建一个智能制造的系统,构建一个制造的大脑。
但是仅有一个大脑还不够,想要全面实现无人化工厂的生产,还需要增加一些数据特别是用户数据和需求数据,把数据变为能量,维持它系统的运转。而互联网企业在大数据的掌握上独具优势,互联网企业的嵌入也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锂电设备在效率和精度上仍然存在重重困境,目前锂电行业大的数据储量还不足以支撑设备实现全面无人化。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看在其他领域中,这个环节他们是怎么应用的,例如医疗行业,目前已经有机器人可以进行神经方面的手术,两分钟可以完成手术,而人类医生则需要两个半小时,当然不同行业的简单对比都是粗暴和不可取的。但是至少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这些技术壁垒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