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瞄准智能网联车和新能源车发力

发布日期:2022-05-11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中国风光储网--新闻中心

核心提示:武汉理工大瞄准智能网联车和新能源车发力 助推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崛起
 长江日报记者邓志鹏 通讯员孙亚云
 
自军山新城被确立为车谷副核心区以来,动作频频。5月10日,由武汉经开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的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理工大“三院”)在军山新城正式启动,总投资50亿元,项目占地212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成为一个集产学研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园区。
 
理工大“三院”,此前亦称“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产教融合示范学院”,现合称“武汉人工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规划坐落在大军山脚下,处于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试点核心区,已被列入湖北省创建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湖北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产业项目,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能装备与制造”三大领域,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智能交通技术、水路智能交通技术、智能制造与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智能新材料与器件”七大创新平台。
 
“武汉经开区产业特色鲜明,与武汉理工大学优势互补,将积极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培养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打造国内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说。
 
■ 创新链“恋上”产业链

成功孵化氢能产业头部企业
 
实际上,武汉经开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区校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13年,双方共同发起成立了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新能源关键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促进武汉汽车产业向下一代汽车转型升级。
 
基于武汉经开区在氢能产业布局上的优势,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在沌口民营工业园注册成立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并新建膜电极产业化基地。“膜电极是氢能源电池的‘心脏’,从2006年开始走出校门寻求成果转化,公司成立后在武汉经开区投产首条自动化膜电极生产线,产品不仅占据国内自主燃料电池市场主要份额,还大批量出口到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向技术垄断国家的反向输出。”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明星说。
 
前不久,武汉理工氢电科技有限公司以963万元的价格成功摘得武汉经开区18336平方米挂牌地块,拟投资2亿元自建厂房,将膜电极的产能扩大5~10倍,有望成为全国最大膜电极生产基地。
 
去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参与组建武汉氢能产业促进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通过全产业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正是在这个联盟成立仪式上,武汉经开区与武汉理工大学签署了在军山新城共建理工大“三院”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地区排名全国前列的头部高校也纷纷相中军山新城这块“风水宝地”,准备大展拳脚。今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经开区签署共建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协议,将在军山新城建设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以未来技术项目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善的专业化技术平台与中试基地;武汉大学“新两院”也有望落户军山新城,将以武汉大学重离子项目为依托,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工程类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基地。
 
■ 产业链激活人才链

实体经济对人口吸附力越来越强
 
“武汉理工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制造领域有着丰富的创新成果和人才储备,引‘智’入军山,不仅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更要通过产业链激活人才链。”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铁晖说。
 
自2021年以来,中国车谷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战略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性发展,对人口的吸附力越来越强。根据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武汉经开区常住人口达到61.8万,相比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量52.15万增加了9.65万,增幅18.5%,居全市第二。
 
在今年3月份举行的“一起向未来”新时代英雄城市学子行活动上,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师生踏访路特斯武汉智能工厂、体验无人驾驶汽车。“武汉经开区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氛围,是我们大学生留汉发展的理想之地。”武汉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车辆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戴训感慨。
 
当下,随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武汉经开区落地,需要大量研发、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吸引大量人才人口流入并常驻车谷。“路特斯武汉智造工厂今年底即将投产,每天不断有宁波、杭州、上海的研发人员前来支援,目前在汉人员已经达到600多人,年底预计将达到1200人左右。”路特斯科技公共事务高级总监马昇透露。
 
武汉经开区有关领导表示,军山新城作为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试点核心区,有智慧的路和智能的车,还需要聚集各个大学院士专家、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英才。理工大“三院”建成后,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加快打造万亿级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