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充电市场长久以来一直面临一个问题,交流慢充的存在意义不强,虽然理论上其适用于家用固定车位的充电,但除此之外,似乎并无用武之地,尤其是从目前的公共充电桩建设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交流慢充因为效率实在太低,在公共端数量上远远落后于直流快充桩。
蔚来新车仅有直流接口
车企们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甚至还先于国标一步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比如最新的蔚来小鹏等车型,均已经将家用充电桩升级为了直流接口,整车仅保留直流作为唯一接口,在进一步提高充电速度的同时,优化了车辆制造成本与社会面资源效率。
对于这样的现状,国家层面也在积极的推动直流充电标准的进一步升级,试图以新标准加速倒逼交流慢充退出市场。在日前,我们就看见相关部门公开征求对推荐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的意见,而新标准未来也将代替目前在使用的“GB/T 20234.3—2015”国标。
在整体内容上,新国标总体上延续了2015版,规定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直流充电接口的通用要求、充电接口的额定值、端子定义、端子布置方式、充电连接界面、充电接口尺寸、车辆插座安装尺寸和车辆插头空间尺寸等。
但最核心的改变有两点,一是针对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1500 V DC的直流充电接口,其中额定值增加了10A、16A、25A、32A和50A,可用于功率较小的直流充电桩,可丰富直流充电的应用场景,增加充电便利性,也能进一步加速对目前交流慢充的替代速度。此外,还增加了300A、400A、500A、600A和800A的大功率直流充电要求,未来随着硬件的铺开,可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提升社会面整体的充电效率。
第二个核心的改变,则是针对目前公共充电桩的老化维护问题,作出了国家标准层面的进步。在此前老的2015版标准中,考虑到密封和防水,充电插座必须安装橡胶材质密封圈。但在实际应用中,橡胶密封圈会不可避免的发生老化或磨损,实际起不到密封效果使得大量充电桩的后期使用体验非常差,也增加了相关企业的维护难度。因此,标准修订决定取消密封圈,将此前国标选装的插座的排水口变为必选结构。优化体验和可靠性的同时,依旧能保持足够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