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2个多月,始终没办法在自家车位上安装充电桩。”
原本满心欢喜地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的梁先生,在安装私人充电桩屡屡碰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其实梁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自新能源汽车普及之初,私人建桩难就一直在困扰着新能源车主。
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再创新高,充电桩的建设虽然也在提速,却始终无法赶上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截止2021年11月底,车桩比达到3:1,距离大众诉求的一车一桩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事实上,在燃油车时代,很少人会因加油问题而放弃买车,因为他们笃信,总有一个加油站在附近等着他。到了新能源时代,事情明显复杂起来,里程焦虑让纯电车的身份变得“娇贵”起来,汽车也从燃油车时代的代步工具,演变成大家口中的“电动爹”,出门在外需要公共充电桩伺候,回到家里更需要私人充电桩陪伴。
新旧小区各有拒绝“安桩”的理由
私人充电桩之所以安装困难,三大问题老生常谈:”小区电网容量不够”、“小区固定车位不够”、“物业不同意”。
目前很多老旧小区因为建成较早,并没有考虑到日后新能源车大规模普及及由此带来的充电桩需求。老旧小区普遍供电容量不足,在旺盛的充电桩需求面前,电网公司的增容改造总是慢半拍。而且,老旧小区扩容改造升级,将涉及额外增加电力设备的费用由谁承担等问题。
新建的小区,安装私人充电桩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开发商大多在规划设计时并没有对新能源充电桩的安装作出规划。另外,物业和其他业主对充电桩的安全隐患不无担忧,种种原因使得有需求的业主在申请安装私人充电桩时困难重重。
公共充电桩满足不了需求
作为新兴事物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完备,是近年来变得愈加突出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许多业主只能选择公用充电桩,并支付增加的服务费、停车费等费用,进而增加了用车成本。但是许多地方存在公共充电桩分布不合理、需要“抢桩”的问题,例如每逢法定节假日,新能源汽车在高速休息区排长队充电的新闻就屡屡冲上热搜。
前期选址、场站等布局不合理,以及车桩不适配等问题,也影响了车主的使用感受。同时,有数据显示,由于公共充电桩分布不均,导致平均利用率不足10%。
多维度开展充电桩布局
中汽协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678万辆,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在2021年11月更是达到20.8%。面对日渐庞大的保有量,在现阶段个人充电桩安装困难的情况下,车企、充电设施服务运营商等产业链各方成为关键一环。
与小区合作助“私桩”落地。为让车主有更好的充电体验,车企应为用户制定更好的补能配套,如从各方面来考虑帮助用户“私桩”的落地。目前已有车企开始尝试与房地产商合作,让私用充电桩更快捷地进入小区之中。此外,多家电动车企业也在品牌APP中引入公共充电桩的数据,来保证用户的充电便利。
公共充电桩“补能”有窍门。尽管无法拥有“私桩”,但已经有很多车主积累了电动车使用的“秘笈”。如有平时通勤距离10~20公里的新能源车主认为,半个月充一次就够了,所以会通过科学计算巧妙安排充电时间;而有的车企品牌每年都有车主免费充电额度,让车主没有充电费用的心理压力。此外,车企也在鼓励用户“共享资源”,鼓励车主在闲置时将个人充电桩有偿共享给其他用户。
未必需要“一车一桩”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新能源汽车的车桩比达到1∶1可能是最理想的。事实上,“一车一桩”的美好愿景既不容易实现,也未必是最科学、最经济的标准。
面对日益庞大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充电桩的建设需要从城市整体基础设施的层面,首先需要有一个针对充电桩的数量和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则。否则,如果盲目追求数量的扩大,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
“在出游高峰或者北方冬季时候,公共充电桩排队等待充电的情况,这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车桩比达到1∶1或普及充换电就能解决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整体结构应当以私人充电桩为主、公用充电桩为辅。如果能科学规划和合理使用,新能源车车桩比在达到5:1左右的时候就已经足够了。
国家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动力电池测试中心主任王子冬认为,相比车桩比何时达到1:1,如何解决“随车配电”问题才是当前需要整个社会思考的重点,如果“随车配电”问题能得到解决,配合当下的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基本足够满足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从长远来看,增加充电桩数量只是解决眼下新能源车充电难的权益之计,想从根源上解决充电难问题,还要从充电技术的根源上解决问题,同时对“私桩共享”等进行推广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