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倒逼 政策加码 氢能产业万亿级“蛋糕”发酵中

发布日期:2021-12-10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中国风光储网--新闻中心

核心提示:“双碳”倒逼 政策加码 氢能产业万亿级“蛋糕”发酵中
 
“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迎来了风口目前,国内已有50多个地级市发布氢能产业规划,提速加码布局氢能源产业。在政策推动下,央企也相继进军氢能领域,共同做大氢能产业“蛋糕”。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有望成为引领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极。
 
抢抓政策利好央企出手布局
 
11月30日,四川省和重庆市同时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两地规划于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
 
这只是各地氢能产业布局中的一例。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河北等省市纷纷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具体建设目标。根据《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5年前培育10家~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累计实现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1000亿元以上。
 
河北省印发的《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2年,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到2025年,培育国内先进的企业10家~15家,氢能产业链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则提出,将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上海城市群,同时加快加氢站建设。
 
此外,河南等地也陆续出台氢能地方补贴政策,不仅涉及全产业链,补贴力度也不小。有业内人士透露,氢能顶层设计文件近期有望出台。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央企也相继进军氢能领域。“现在超过1/3的中央企业已经在制定包括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全产业链的布局,也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的成果。”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此前表示。
 
最近又有新消息传来。11月26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设立全资子公司中能建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注册地为北京大兴区。
 
氢能具有清洁低碳、高热值、高转化率等多项优点。发展氢能对能源领域节能减排、深度脱碳、提高利用效率意义重大。未来,氢能在发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优势。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认为,当前阶段,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是氢燃料汽车,氢燃料电池车应该是引领氢能产业化发展的风口。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气需求量将接近600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达到12万亿元,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降成本是关键推手
 
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涉及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及下游应用等环节,仍有大量空白和瓶颈需要填补和突破。
 
有分析称,氢能全产业链的高成本是目前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降成本”将成为氢能产业化的关键推手。
 
从制氢环节看,目前比较成熟的制氢方法有碱性水电解、水煤气和重整制氢等,而PEM(质子交换膜)等新型电解水制氢方法正在加快推进。
 
“成本的降低将是大势所趋,如果技术实现突破,有可能进一步将氢能使用成本降低到企业能承受的范围内。”江瀚说。
 
此外,储氢也是目前限制氢能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江瀚表示,储氢技术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氢气容易泄露和爆炸,储存难度极大,而液化氢气对温度要求很高,运输和储存的难度可想而知,目前中国的氢气管道基础设施几乎空白。
 
江瀚认为,在发展氢能产业的过程中,企业应循序渐进,避免出现大规模的一拥而上,要更加专注技术和研发能力。政府层面应加快出台国家氢能产业规划,引导氢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氢能
 
[ 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