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IoT“零碳”解决方案|智能电网全连接

发布日期:2021-11-17  来源:Fibocom广和通  作者:中国风光储网--新闻中心

核心提示:自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如何脱碳一跃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为什么要碳中和,什么时候实
 自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如何“脱碳”一跃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为什么要“碳中和”,什么时候实现“碳中和”,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些问题都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解答,中国“脱碳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未来,“低碳”社会的需求将会激发更多垂直领域诞生。物联网作为万物互联的坚实力量,将持续与“碳中和”碰撞精彩火花。

这是广和通推出的《5G+AIoT“零碳”解决方案》系列内容的第1篇,花5分钟,让你“碳”为观止。

| 清洁能源篇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数据,大部分的物联网项目都与碳中和的目标一致。其中,有约19%聚焦于提供价格合理的清洁能源。无污染的光伏发电技术在各行业中的普及率日益提升,同时也能帮助行业降低经济成本,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已降至与天然气发电成本相当甚至更低的水平,远低于煤电成本。

物联网、AI等技术与能源相结合,提供无线联网解决方案,来降低能源场景的碳排放。

| 光伏能源系统无线联网解决方案

距离我们1.496亿公里的太阳,能为地球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量和能源。据芬兰拉普兰塔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地球将在205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69%。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人们利用“光伏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成为现实。

中国是光伏发电第一大国,在发布于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变化大会《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报告里显示:预计2025年和2035年间,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将分别达到730吉瓦和3000吉瓦,而到2050年,该数据将达到5000吉瓦,光伏将成为中国第一大能源。技术的进步也带来用电成本的降低。

不断壮大的光伏发电行业,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到科技服务提供了发展机遇。光伏系统也通过不同方式借助IoT技术降低碳排放。物联网使光伏系统的相关人员能够可靠、实时地访问数据。此外,物联网方案还有利于更加高效的远程管理资产,使其成为光伏发电市场中的强大管理工具之一。

智能通讯箱、数据采集器应用于光伏电站中逆变器等光伏设备中,内置了广和通模组,支持数据采集、功率控制与协议转换,实现光伏、储能等多种能源的集中运营运维管理,打造智慧能源大脑,全面满足客户多种能源全生命周期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

| 智能电网无线联网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领域上,目前已有不少终端设备使用IoT技术对发电系统进行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分析,提前进行危险预测。通过温度、振动、位移等更多种传感器的应用,发电机组具备了更强的感知能力,从而采集更多的数据信息,实时监控,进行预防性维护和维修。

智能电网在“发、输、变、配、用”五大环节中,结合通信技术,以及独特的网络切片技术,形成首尾相接的环形结构。信息通信(ICT)网络与能源网络相融合,实现5G在智能电网应用场景的全面覆盖。

利用5G网络大宽带、低时延特性,电网中的高压配变电站、高压输电线路、危险地域、人员不易抵达等地域可采用机器人、无人机携带高清摄像机或专业设备等方式,实时采集现场的视频上传至分析中心,用机器替代人工对危险地域的电网运行状态进行信息采集,通过在平台上运行大数据分析,能够减小险情,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提升电网可靠性。巡检人员使用内置了广和通5G模组的“AR巡检眼镜+5G算力盒子”方案,可对电力设备进行智能巡检、点检,自动记录设备状态,提前预防危险情况并及时维护设备,减少电力浪费情况。

在配电环节,由于配电网节点点多面广,海量设备需要实时监测或远程控制,信息双向交互频繁。同时,配电网控制类业务对于通信安全、时延及网络授时精度有很高要求,5G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可以有效支撑配电通信网可观、可测、可控的需求。

早于2020年10月,广和通5G模组已应在国内首个基于5G SA网络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示范工程,5G模组内置于中讯创科先锋者2号DTU和先锋者2号Dongle终端产品,产品性能完全达到电力差动行业的需求,集成5G配网差动保护及配电自动化“三遥”功能,支持北斗卫星同步,在5G SA网络下实现继电保护功能。

为实现双向实时互动,满足智能用电和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提升电网用电负荷精细化监控水平,需要电表与主站间实现直连通信,并将采集频次提升至秒级。高级计量,利用5G广连接特性,连接海量智能电表,最终为用户提供智能用电等个性化需求。

现阶段,内置广和通4G Cat 4、Cat 1模组的集中器4G远程通信单元及能源控制器4G远程通信单元满足用电信息采集技术规范和能源控制器技术规范的软硬件架构要求,已应用于智能电网。

物联网、5G、AI等技术正在赋能智能化清洁能源,加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未来的科技社会,也将是绿色社会。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