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上表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了更为详细的部署,努力研判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和具体行动措施。
“双碳”目标实际上并不只是中国的政治承诺,从微观市场主体视角来看,“双碳”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积极促进因素,其一,“双碳”目标有效的推动了能源使用绿色化发展,加速我国经济结构创造性破坏进程;其二,减碳行动为绿色低碳市场及相关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双碳”目标是能源使用绿色化的起点
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曾表示,碳达峰碳中和将带来一场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大变革,其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
正如王部长所说,“双碳”目标的提出实际上是开启自上而下能源使用绿色化的起点,能源使用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化石能源走向新能源势必会对我国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化石能源相关产业,包含煤炭开采业、石油开采业,以及石油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在“双碳”目标下,会受到严格的减排政策管制,这无疑会给部分制造业企业带来重大经营压力。近年来,受环境政策影响,不仅仅是能源开采和加工产业,一些传统能源使用占比较高的企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转型阵痛不可避免,但绝不能因为目前传统产业出现的问题去否定发展方向。
实际上,这正是熊彼得所讲的“创造性破坏”的现实案例,“双碳”目标对于传统产业的影响是对过去经济结构的破坏,但同时,他带来了新能源产业的新生。能源使用绿色化显著促进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行业的发展,其一,在向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进口,能源需求市场机会增大;其二,“双碳”目标激活了国内对于绿色经济的投资支出,直接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其三,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其四,新能源相关科技的研发能够帮助为我国实现能源行业的换道超车。这体现了“双碳”目标的创造性作用,在“创造性破坏”下,我国能够迅速形成新的经济结构,更好更快地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双碳”目标引爆中国碳中和产业
“双碳”目标的最终追求是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统计数据上来看,高碳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其中能源和工业部门占比最大。“双碳”目标下,各个部门相继进行绿色转型的相关行动,作为碳排放的大头,能源和工业部门自然是关注的焦点。同时,应当看到,与“双碳”目标实现相关的产业都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市场和资本的追捧。
例如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其产业发展速度直接决定了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的速度,因此处于碳中和产业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工业能源企业非常关注其发展,行业外也有众多跃跃欲试的搅局者。
再如垃圾分类和处理产业,处理垃圾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垃圾在处理时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实际上,垃圾分类和处理行业在整个碳中和产业链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说节能环保产业是为绿色生产提供技术和服务的支持,那么垃圾分类和处理就是在为绿色生产做善后工作。近年来,多地相继实施垃圾分类政策,但多是雷声大、雨点小,笔者认为,政策端的推动作用更多是强制性的规范,难以真正唤起行业的自觉,而从发展风口、企业新增长点出发,企业在垃圾分类和处理相关技术发展上会更加有动力,这也是“双碳”目标对于其他政策的溢出效应
除此之外,储能产业也很重要,不过,储能技术多年来没有很大的突破,其还缺乏更多落地产品。因此,新能源行业依旧是“双碳”目标下的最大受益者,我们可以简单将新能源行业分为两类,一类是新能源的开发行业,一类是新能源的利用行业,前者以光伏、风电、核电、氢能为主,后者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产业。
我国目前有34万家光伏相关企业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简称,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较早,不过,很长时间以来,光伏发展都非常依靠政策补贴,可以说是给补贴就发展,不给补贴就停滞,究其原因是太阳能发电成本高,相比火电、水电没有竞争优势。目前水力发电的成本大约是0.15元/kw·h,火电价格一般低于0.3元/kw·h。而光伏度电成本虽然逐渐在降低,但2020年底光伏度电成本依旧高于0.3元/kw·h。当然,这还没有考虑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和电能的储存问题。
当从成本收益出发产业难以自行发展的情况下,政府政策的作用便显得非常重要,而光伏产业的周期性也正对应了近年来政策的变化。
当然,“双碳”目标下,光伏产业的发展是能源行业的一个关注焦点,光伏利用的是半导体电子技术,因此相较来说技术迭代更快,成本问题预计能在不远的将来被妥善解决,并且,随着光伏平价上网的政策实施,也会激励企业层面的创新投入。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34万家光伏相关企业,其中,超3成的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从行业分布上看,有22%的相关企业分布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整体行业技术发展质量和速度理应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并且,光伏产业已经在国内形成了一些聚集区,从地域分布上看,山东的光伏相关企业数量最多,超5万家。其次为江苏,有超4.4万家相关企业,广东和河北的光伏相关企业也均超过2.5万家。这将很好地促进区域内部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形成区域间良性竞争的发展态势。
不仅如此,近五年来,即使补贴持续退坡,我国光伏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注册总量依然持续上涨。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已新增超4.2万家光伏相关企业,同比增长71%。这代表着市场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具有充足的信心,笔者认为,从投资逻辑上来看,光伏产业的未来是光明的,同时市场成长空间较好,关键点在于光伏技术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能源市场不是传统市场,整体需求受供给端牵制明显,因此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成本的下降,市场蛋糕整体也会被逐渐做大。
能源革命中的排头兵:新能源汽车
从柴火到煤炭,从煤炭到石油、天然气,人类社会每次巨大的进步都是伴随着能源革命而来。上个世纪末,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引爆了一轮科技革命,这为人类社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需要注意的是,科技革命需要能源领域的革命去为之提供动力,虽然从目前来看,能源领域并没有足以称之为革命的创新,但作为电力载体的电池无疑是最有可能形成突破的方向。
实际上,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因为我国电池工艺全球领先,更是因为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整个产业链发展关系着我国是否能把握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先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在文章中曾表示,新能源汽车引领三大革命:第一,电动车本身的革命;第二,新能源本身的革命;第三,智能化革命。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很强的技术溢出效应,而且是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溢出效应,不管是其中的那个方面,都直接关系着未来我国的发展。
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性,不管是政策层面还是企业发展层面,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天眼查数据研究院推出的“天眼新知”专栏,依托天眼查大数据,为新能源汽车梳理了产业格局及发展脉络,方便我们更好地理解行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投融资风向。天眼查数据显示,在2006年-2021年间,新能源汽车领域共发生约550起融资事件,总金额超3200亿元。其中,超7成融资时间发生在2015-2020年,融资金额总计超2500亿元。可见新能源汽车格外地受资本市场青睐,近些年,从舆情来看,新能源汽车似乎到了发展的瓶颈期,资本也开始更加理性,行业进入调整阶段,但数据证明,新能源汽车投融资热情依旧不减。截止2021年8月,2021年已有50余起融资事件,涉及金额超560亿,已超之前年度全年融资金额总数。
除去新能源汽车本身,其配套服务充电桩也是发展热点,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约13.5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超8成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2020年新增超过2.9万家充电桩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6%。值得注意的是,充电桩不仅对新能源汽车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安全、稳定的角度出发,充电桩的普及的本身一定是以电池技术发展为基本前提。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会发生方向上的逆转,并且,当前的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行业壁垒来自于技术和人才储备,相关企业在电池和电力驱动方面的领先地位将对公司价值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行业内部马太效应会愈发明显。
尾声
作为“双碳”目标的主要监管对象和行动者,企业无论是从自身收益出发,还是从社会价值出发,都是心向往之的。投身减碳事业,不仅仅能够发掘行业新的增长点,有助于提早进行业务布局,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社会价值,提高了企业社会口碑。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清楚地看到政府在“双碳”目标上的决心,认识到“双碳”目标实现是一个长期的事情,戒除迎合思想,避免“运动式”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