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站造价组成因素相对复杂,并不能简单通过对比单位造价来判断储能电站造价水平的高低,本文试图分析揭开表象价格背后深层次的逻辑。
2021年部分已中标项目主要参数和中标单价如下表所示。
上述储能项目基本采用EPC总包模式,电池均为磷酸铁锂电池,充放电倍率0.5C。从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单位造价从1.321元/Wh至3.19元/Wh不等,相差较大。很多朋友会疑惑,单位造价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也有朋友会简单的进行类比,并用单价低的储能电站来反映当前行业水平,这些都是不全面的。
本文从下面七个方面来分析储能电站单位成本的影响因素。
1、 大宗商品价格的飙涨。今年以来,铜、铝、锂等各类材料价格涨幅巨大,且上涨周期短。以碳酸锂为例,由年初的5.7万元/吨涨至目前的19.2万元/吨,传导到终端,电芯价格相对年初上涨20%左右,导致今年来不同项目建设成本差别较大。
2、 建设规模的差异。由于中小型储能电站一般采用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并网,一般只需要建设储能系统,不需要建设升压站等设施,同时可与新能源厂站共用给排水系统、消防水池等公用设施。从上表也可以看出,总体来说,小型储能电站单位造价更低。
3、 建设范围的不同。部分项目除储能电站本体建设外,还包括升压站、线路部分甚至对侧间隔的改造,尚有部分项目将后期的公共设施在一期中先行建设,部分项目除储能外,还会建设其他元素,例如右玉县储能项目包括重卡充换电站,建设范围的不同会造成整体造价水平的巨大差异。
4、 费用组成的差别。项目造价一般由土建费用、设备费用、安装费用、其他费用等组成,储能系统的报价仅仅是反映主要设备费用的差异,其他例如是否有征地、政处等费用会造成单位造价的差异。
5、 考核指标的不同。不同项目对能量、考核年限、充放电倍率等要求不一致,导致不同项目电芯“超配”的差异。例如,山东独立储能的规模是对并网点充电功率和能量进行考核,而部分省份是对并网点的放电功率和能量进行考核,考核方式的差异导致电芯超配的不同,进而影响单位造价。
6、 商业策略的考虑。储能尚处于市场化初期,同时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储能拥有宽广的前景,储能厂家也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阶段,用较低的价格甚至低于市场价获取项目的“参与权”,也是部分厂家的策略。
7、 其他非市场化因素。例如储能与新能源主体为同一控股单位;出于示范验证等因素。
储能项目不同于其他电源项目,单位成本的构成较复杂,不能简单按照单位瓦时进行对比,来反映造价水平的高低,让行业陷入价格竞争的怪圈,劣币驱除良币。当然,储能的商业化进程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在保证企业具备盈利空间的同时,应当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等方式,降本增效,降低全寿命周期的成本,促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