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甘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为我国风电光伏基地化规模化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
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开发面积广阔、风光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呈一条弧形带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土地面积达两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光照强、风力大、降水少、蒸发量大,也是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地区,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数十亿千瓦,光伏发电资源可开发量达数百亿千瓦,为我国风电光伏基地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意义重大。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建设条件好、受土地利用影响小,结合接网消纳条件推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建设,生态、经济和减碳意义重大。
01
一是通过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综合开展治沙、防风、固草,系统保护和修复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实现新能源与生态融合发展、友好发展。
02
二是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通过输电通道送到东中部地区,既能够实现西部和东中部地区在土地资源、绿色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又能够促投资、稳增长,带动西部地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03
三是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优质的绿色电力支撑,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完成双碳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任务。
创新光伏发展新模式,全力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近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充分利用甘肃省多戈壁荒滩的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清洁能源项目,发挥光伏发电的特点,阻挡阳光、减少土地水分蒸发,在日常清洗组件的同时,促进了光伏场站区域的植被恢复,起到防风固沙、生态治理效果,有效改善园区地表植被生存环境,对荒漠化治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因地制宜推广“沙漠+光伏+设施牧草”发展模式,光伏发展和沙化治理得到有力衔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为今后实施光伏治沙项目积累示范经验。光伏治沙作为光伏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并进、清洁能源与生态农业互补的良性循环系统,对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建设的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项目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同时在光伏组件下方沙地上种植沙生植物来发展沙草产业,逐步实现沙漠增绿、企业增效、资源增值。建成后可有效治沙两万余亩,减煤减碳效益突出,将有助于改善河西走廊及祁连山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