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市场空间可观,或成动力电池企业新赛道!

发布日期:2021-11-02  来源:新威研选App  作者:中国风光储网--新闻中心

核心提示:在双碳规划下,国内对绿色新能源的发展逐渐加快。随着行业的技术提升,储能方面的投资成本不断下降,提升了能源效益性。国家发展
 

 

在双碳规划下,国内对绿色新能源的发展逐渐加快。随着行业的技术提升,储能方面的投资成本不断下降,提升了能源效益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最新储能政策《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两个阶段性的重要目标:

 

1. 到2025年,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2. 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

 

除了两大阶段性目标外,还鼓励储能领域多元化发展,推动技术跃进和突破,完善储能产业体系和规范管理,打造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

 

 

储能,可能大家经常会听到,但是具体是什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储能主要是指能量的存储,通过特定的装置或物理介质将不同形式的能量以不同方式储存起来,将电能以各种形态存储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出来,实现时间维度上能源转移。储能按形式分为几大类:机械类储能、电磁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氢储能等。

 

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优化改善电力体制,推动储能市场规模扩大,大型储能项目相继落地,国内的新能源设备装机量持续攀升,配套的储能设备也迎来广阔的成长空间。

 

现时在风能、光伏发电的技术和能效都在不断提升,加上政策的推动,国内储能项目规模稳步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 年风电累计发电量为4743亿 kWh,同比增长 14.4%,光伏发电2605亿kWh,同比增长16.9%,风电、光伏累计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9.5%,同比提升0.9 pct。

 

截止2020年,国内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6GW,占了全球市场规模的18.6%,同比增长9.8%。而全球储能装机量191.1GW,同比增长3.5%。

 

从国内储能项目结构看,抽水储能是我国主要的储能方式。占了近89%,其次是电化学储能,只占了近9.2%的份额。而电化学储能领域中,以锂电池方式为主,占比达88.8%。

 

抽水蓄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能电站,其优势是规模大,发电量大,使用寿命长以及日常维护费用低。但选址局限性大,建设成本高,并容易破坏生态平衡,未来抽水蓄能领域的发展增长将逐年放缓。

 

相反电池储能在使用效率、地方选择、建设周期、循环寿命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目前电化学储能有多种形式,像最常见的磷酸铁锂、铅酸、钛酸锂和三元锂,其中磷酸铁锂自身优异的倍率性能、循环寿命、以及较低的成本,是未来发展储能的首选。当然还有今年发布推出的钠离子电池也非常适用于储能领域,但目前钠离子电池的产业仍需时间发展完善。

 

电化学储能系统除了电池部件外,还需要能量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双向变流器等多个主要组件。从成本占比来看,电池组就占了大部分成本将近60%,双向变流器大约20%、能量管理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大约在5-10%。

 

电池是整个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而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均有布局发展储能业务。像国内的一线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业务开发能力,国内一线电池企业的优势明显。

 

未来,储能行业与太阳能、风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联更为密切,亦是未来能源格局中的重要市场。今年3月开始,宁德时代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公司、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晶科能源等企业展开合作和投资发展储能项目。在国内与科士达、易事特、星云等公司成立储能合资公司,为企业提供磷酸铁锂电池解决方案。海外方面与美国Powin Energy公司供应1.85GWh电芯。为日本光伏企业Next Energy and Resources提供蓄电池装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并降低储能相关成本。

 

 

国轩高科在7月份与晶科能源达成合作,双方在光伏+储能系统共同研发、生产与销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亿纬锂能则在2014年更早的时间已进入储能领域,今年6月,旗下子公司亿纬动力与林洋能源合资成立新公司,投资不超过30亿元兴建年产10GWh的储能电池项目。

 

另外,特斯拉、比亚迪、科达利等企业也在加快产业布局。当中,华为在10月份拿下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瞬间点燃了国内储能领域的前景。整个项目达到1300兆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可见,随着新能源相关产业技术的提升,以及政策的指引,国内外市场都具备极大的潜力,专家称未来十年国内储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级,吸引更多绿色能源领域的企业、动力电池企业进入赛道。


 
关键词: 储能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