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全文】
1、PCS在储能系统中的功能
PCS是连接电池和电网的中间能量转换环境,把电池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网,或者是把电网的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充到电池里面。跟光伏的逆变器类似功用,不同点在于它是双向变流器,有充电和放电两个方向的能量控制。
2、当前国内及海外逆变器市场规模情况
光伏目前的市场相对来说成熟一些,光伏总的建设规模也大一些,储能目前市场还处在高速增长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光伏未来可能由于全球新能源政策的因素,比如国内双碳目标,增加光伏风力发电的配点,国际上美国、欧洲都有新能源支持的政策,所以未来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应该是超过百GW。行业预测说2021年总装机可能会达到150-160GW ,这是很大的一个装机容量。
储能是从最近两三年才开始有规模化的趋势,特别是从2017、2018年国家出台了一些储能发展的政策,而储能的电网调控调频和新能源的并网方面的应用,使得储能真正才成为一个比较商用的国内市场,然后迎来高速发展。
未来储能主要基于光伏并网的市场发展。国家发布了关于支持储能发展的指导方案,2025年总装机量要达到30GW,目前3GW才1/10,未来四五年还会保持非常高速的增长。
3、储能逆变器与光伏逆变器的技术性能有什么区别?
从业者有时候把储能的逆变器叫做储能变流器,变流是一个双向的概念,电池可以充电可以放电,这是他最直接的功能区别。具体到产品的功能性能,光伏本身光伏板很简单,只是搞光伏板串联,通过光伏逆变器IGBT的控制,最大功率点控制就并网就可以了。但电池相对来说要复杂的多,一方面电池本身的特性比光伏的更为敏感,就是电池比如说他的过压过流短路这些保护的,一旦触发这种,会造成安全性影响,光伏一般不存在这个问题,光伏短路了也不可能输出无限大的电流,但电池不一样。由于应用的差异,储能是用在电网里面做调频,应用的控制方式跟光伏也有很大不一样,就是他的控制原理。
类似的地方在于,本身他这个逆变的拓扑结构跟光伏是类似的,光伏也是直流电压范围的。跟逆变器的电压范围也很接近,光伏的1,500最高电压,储能型的也是1,500主流,主体的原漆件、生产技术工艺有类似的地方。
4、储能要求是双向,在技术难度和技术壁垒上,应该是比光伏要高一些吗?
确实技术难度和壁垒要高一些。因为电池这个东西,如果控制不好,会出现安全性影响。我们也注意到行业里面,无论是国内的还是韩国美国的,特别是韩国发生过多起电网安全事故,这不能说完全是由于变流器的控制导致,或者控制不上导致的。但是如果他控制不上,比如说一些保护措施没有做好,他的控制没有和电池有效结合起来,是有很大风险的。
而且储能系统的在电网里面应用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流器的性能参数,比如说最直接的地址,在调频里面这种应用,需要快速的响应,快速响应越高收益越高,这个的话完全是由储能的电流器来控制达到的。
而光伏逆变关注重点是转换效率,他的IGBT 、转换效率,是他关注的核心指标。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比如现在行业里面比较多的虚拟同步技术、主动调整技术,有些跟光伏不太一样。
5、储能电流器和光伏逆变器的价格对比情况
储能目前价格肯定比光伏高的,光伏的价格低的多、光伏集中型的逆变器、组装型的逆变器,组装型的价格会高一些,大概一毛多2毛。大功率的集装型储能逆变已经快接近光伏逆变的价格了,大概在两毛甚至不到、有的项目招投标,会把储能逆变器跟一些集装箱、配电打包成电气一体化,整个算下来的成本还要高出一部分。
6、光伏和储能平均的利润率毛利率对比
光伏毛利率应该在30%多。储能公司以国外项目为主毛利会略高一些,大概有一些四成,高10个点。
7、储能这块做的好一点能有多少?
阳光年报里储能毛利达35%,盛弘国外项目多40%多,可能包含了其他一些部件。
8、什么时候能达到光伏逆变器的价格?
未来的主要的成本下降因素还是看规模,储能一年建设规模,中国1个多G,全球可能也才几个G,未来5年的话,可能会进入即使几十GWh的规模,整个行业的竞争会更激烈,规模性制造的效应会更加明显,采购成本也可以得到比较大的优化,那时候整个产业的成本会逐渐趋近于光伏。
9、光伏与储能变流器之间的产线调整容易吗?
比较容易的,光伏储能逆变型主要生产材料的组成,都是通过电路板加上控制、机柜、电压器这些部件,组成是非常类似的,生产工艺也是比较类似的,就是一些电路板焊接组装,然后调试出厂。只是说生产的测试过程、具体的部件有一些差异,可能需要对产品做一些柔性的调整,但是这个我认为是比较快的。
10、企业扩产容易吗?
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产能本身场地人员相对来说比较好解决,企业本身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比较容易去进行扩产,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一些元器件是不是能够满足的了这个行业迅速扩产的需要。但是储能他容量还没有到那个规模,我认为未来只要部件的供应能跟得上,这个产能的提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
11、长期来看逆变器价格走势预期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会随着装机量的提升有一个较大的下降呢?
这是肯定的,整个价格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但是目前也关注到有一些影响价格的逆行因素。去年今年原材料多多少少影响了一些电力电子行业IGBT供应,行业里面产量比较多的都存在一定的压力。
12、这些供应的问题大概什么时候可以解决呢,这个逆行趋势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呢?
这个就看半导体了,明年上半年可能产能会稍微缓解。头部企业阳光、华为,会跟厂家签订直接采购的协议,可能会好一些。但是其他产能没有那么大的,没有那么有采购影响力的,产量可能会比较有压力。从量化的角度,长期肯定是下降的趋势。
13、储能还有多大的下降空间?
现在价格也已经下降非常多了,未来可能每年还会有10%左右的下降。
14、光伏这块价格会保持稳定吗?
光伏目前我认为价格波动应该不会太大。技术的变化更大功率更高密度的方案能够节省一些成本,可能会带来价格的下降,空间比储能小。
15、海外价格和国内相比怎么情况?
美国、欧洲的也都还是在几GW级别。国外项目竞争还没有那么激烈,同时跟国内企业和电池绑定集成起来作为系统销售,其实毛利率还可以。未来如果国外老牌厂家或者说专门做变流器的厂家去跟他们竞争,可能价格也会存在下行的。
16、即使说海外未来有下行的可能,会下降到和国内差不多的水平吗,还是说会一直保持这样的溢价?
成本上来说还是有不同的地方,海外的服务成本肯定是比国内要高的,厂家在对外销售的时候,要建一些分支机构,要进行售后,运营成本会提高,无论是集中型的大功率还是做小型户用的,比如小区里面做的比较多的固德威。本身海外的服务成本还是比国内高,所以他的价格,包括这部分成本带来的溢出价值,肯定会提升价格。
17、逆变器行业未来如果降本的话,主要途径是什么?
储能制造规模是首要因素,原材料采购也是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在行业发展中,大家想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降低对利润的诉求,也会带来价格下降。
18、从技术的角度还有可以挖掘的空间吗?
技术上有一些,比如从低电压往高电压,往更高效率去做,可能会带来成本的下降。
19、上游IGBT等电子元器件、机柜等结构件的最新的供应和价格情况?
目前国内产业链大部分还是依赖进口的,IGBT行业的缺货比较严重。
20、IGBT在成本里占比百分之几?
没具体算过,占比稍微大。芯片可能几十块涨价几百块。电容电路板、机柜结构件已经全部国产化可以保证,这部分也是中国的制造成本,跟世界来比最有优势的部分。
21、芯片大概什么时候可以基本上不太依赖进口呢?
至少最近两三年不可能。
22、电流器企业和上游材料供应商,是怎样的订单形式?
好多企业不能直接从原厂采购,会从国内的代理商渠道商采购。阳光、华为可以跟英飞凌这些厂家直接签订协议,包一条产线,其他大部分还是以订单采购的。
23、今年国内外企业逆变器的成本和毛利率水平,同比有怎样的变化?
今年毛利我估计有所下降,功率器件涨价幅度比较有限,不像汽车芯片翻几百倍。结构件国产化的这些,目前成本还是下行的。区域性限电影响从成本上来说没有那么明显。有的光伏逆变机厂家发了涨价通告,但储能本身量没有那么大。上市公司为了支持市场占有率和行业排名,在价格这块并没有强烈的诉求去提价,而且本身有一定的毛利,当前的竞争市场状态不太支持。
24、国内整体行业的竞争格局,几家龙头企业的竞争份额、竞争优势是什么?
光伏的最头部的阳光华为,储能阳光他最近两三年第一,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进入光伏逆变器的一些销售和渠道在国内和国外都有比较高的占有率,特别是阳光在国外除了销售他本身的储能系统,也跟三星和其他电子产业集成储能系统进行销售。其他排名的话这几年还有比较大变化,去年集中型大产品第二科华,好多都是从光伏那边转型过来的。市场格局还没有完全定型,大家各自都有机遇在。
25、从产品的覆盖度来讲的话,现在这些龙头企业,谁做的比较好?
国内其实增长最快的还是电网储能。都是推出百千瓦级别,现在主流的有632到1.5兆瓦的这种1,500伏的产品为主的。华为在户用里面会比较有优势,但是真的在大电网里头至少目前来说,他还没有广泛的被行业所接受,但是华为现在也在发力想在发电储能里面去占有更大。小型的储能系统固德威占有率还是最高的。主要针对德国、欧洲户用。
26、国内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渠道还是比较重要的。不同的市场,在欧美有他的一些认证,技术条件的硬性要求是可以去通过的,头部的这些企业都做过相应的认证标准。但是渠道是比较需要突破的。美国储能市场比中国还大,电池很多时候是要依赖国内的产能去给他供应的,盛弘跟一些国内公司绑定销售也卖到国外去了,包括比亚迪。有些时候他要经过一定美国化的技术,比如说从中国买一些部件,然后到美国最后做软件的开发,保证他的合同代码、电池控制、能量管理合格。
27、PCS企业竞争力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风力发电或者光伏发电必须要配10%-25%比例的储能。对变流器的核心要求,要有长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条件,央企、国企这种发电的比较愿意去信任具有技术积累的品牌。
28、国内这一块渠道的话重要吗?
有些电子厂价格高一些也能被用户所接受,有些企业跟电网的企业建立合资,有融资方面的影响,也考虑了渠道方面的影响、没有上市的可以引入一些战略投资客户,比如说跟电网设计单位展开合作业务探讨。
29、逆变器企业的客户粘性和锂电池企业相比,更高还是会稍微低一点?
因为bms现在基本上是随着电视系统,很难单独被作为一个部件去消费给终端用户。储能的电池变流器,是可以直接作为终端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变流器集成一体,当然年度竞标也会造成客户选择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