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全球能源转型的风潮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主流趋势,然而风电、光伏的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导致以新能源为主的电网发电不稳定,从而间接地导致了近期的全球电力紧缺问题。电力储能系统的配置,成为新能源电力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发展状况被摆上日程。储能发展近况如何?又有哪些机会可以布局?
01储能发展需求加速提升
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随着更依赖于环境因素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受到的挑战也在不断提高。在业内人士的观点中,一个电网具有15%的非稳定能源,就会有崩溃的危险,拿现在常见的风电,光伏来说,碰上无日照、无风的日子,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而储能系统的本意则是调节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不稳定,平滑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波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电力系统的相对稳定。根据非稳定能源在电网中的占比,储能系统可能需要配置双倍于该比例的储能,才能维持电网的稳定运行。
根据伍德麦肯齐出具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储能市场累计部署的容量为29249千兆瓦时。根据该数据的后续预测,到2030年,全球累计储能部署规模预计将达到740712千兆瓦时。且预计到那时,美国的累计能源储存能力将至少占全球总量的一半。
以中国来说,目前中国的主要的储能项目仍旧以抽水储能为主。截至2020年,抽水储能占据了国内储能市场比率的86.9%。且抽水储能需要天然的地势支撑,且容易受到降雨量的影响,作为稳定的储能项目来说并不是理想的模式。在目前常见的储能模式中,电化学储能成为国家主要支持的储能建设方向。
电化学储能指的是利用化学电池将电能储存,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释放的储能技术。相较于抽水储能以及空气压缩储能,化学储能由于其受环境、地理的影响因素小,应用场景灵活,除了成本相对较高外没有明显的缺点。随着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商业化的成熟,电化学储能或将成为储能新增装机的主流。
02锂电池或成储能系统主流
根据CNSRA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占比为7.5%,中国、欧洲和美国为电化学储能最大的市场,其中中国以33%的储能市场占比排名第一。在全部的电化学储能装机类型中,锂电池占比达到92%,是目前电化学储能的主流模式。2020年,中国新增投入运行的储能系统共计1.56GW,其中电化学储能大约占比为50%。
对于储能系统来说,成本问题是电化学储能难以绕开的挑战,电化学储能的大规模商用会涉及到度电成本的规划。在目前众多的电化学储能模式中,锂电池依旧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电池成本约为1.2-1.5元/Wh,虽然相较于新能源发电的度电成本依旧有一定的距离,但随着政策推进,锂电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储能系统有望进一步扩大部署规模。
(图片来源:CESA,浙商证券研究所)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部分区域的储能系统突破了1500元/kWh的系统成本的关键拐点,当成本降至1500元/kWh时,国内大部分地区用户侧储能可实现平价。以此为信号,新建大规模储能项目明显增加。据CNESA统计,在2020年年底全球只有9个百兆瓦级储能项目,在建的百兆瓦级项目超过60个。
根据IRENA发布的《电力储存与可再生能源:2030 年的成本与市场》认为,到 2030 年,储能电池成本将降低 50%~70%,全球储能装机将在 2017 年基础上增长 42%~68%。综合能源服务、智能电网、智能终端等电力新业态将提高电力服务质量,提升终端能效。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现在锂电池占据了储能系统的主流模式,但这并不代表其他的储能模式将失去发展空间。目前储能行业尚处于摸索阶段,路径繁多,未来哪一种储能路径会成为主流还尚未可知。未来的储能系统或将包罗万象,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储能方式。
但无论最终成为主流的储能系统是哪一种,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行业发展的确定性非常之高。能源问题的本质就是调整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结构,而储能作为最直观的调节模式,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在低碳发展成为全球潮流的当下,储能相关的企业也将乘风起,随行业一同踏入高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