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行业技术标准建设 助力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10-15  来源::国家电网报

核心提示:加快行业技术标准建设 助力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到2035年,形成技术先进、管理优质、国际竞争力强的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
 
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抽水蓄能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面对抽水蓄能产业呈现出的蓬勃发展态势,做强做优做大抽水蓄能行业,必须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战略性作用,助推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标准化建设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发展
 
2017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抽水蓄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我国抽水蓄能标准化建设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抽水蓄能行业有现行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18项、团体标准7项,各企业自行制订的技术标准百余项,内容涵盖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施工、调试和运维检修等各方面。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基建部负责人王洪玉介绍,2008年,该公司以河南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依托,对通过水泵启动抽水蓄能首台机组开展立项研究并实现首次工程应用。在2011年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启动试运行规程》中,水泵启动抽水蓄能机组被列为推荐方式。
 
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有水轮机工况和水泵工况两种启动方式。对于上水库无天然来水的电站,水轮机启动方式需要供水系统向上水库充水几个月才能开始启动调试机组水轮机工况。而水泵启动方式则不需要这一过程,缩短了向上水库充水的时间,降低了蓄水费用,提升了上水库施工效率,经济效益显著。
 
“自《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启动试运行规程》实施后,多座上水库无天然来水的新建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均按照水泵方式首次启动开展设计和调试工作。”王洪玉说,“这就是标准对工程建设引领作用的体现。”
 
目前,抽水蓄能行业标准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但仍然面临核心标准总量不足、标准体系存在结构性欠缺、标准生成效率与实际需求存在矛盾等问题。对于未来行业技术标准的发展,国网新源公司科信部负责人叶宏说:“随着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统筹规划、规范建设、统一运维规程等方面,技术标准引领作用会更加突出。”
 
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准体系
 
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效益最显著、经济性最优且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电源,在保障大电网安全、服务清洁能源消纳、促进电力系统优化运行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具备“源网荷储”全要素特性,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布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地,抽水蓄能行业将呈现井喷式发展。
 
面对能源转型和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态势,叶宏建议,要制订抽水蓄能与新能源、其他电源联合协调运行的标准化方法,制订智能抽水蓄能电站基础类、应用类、平台类标准,提高服务电网的灵活性。
 
从技术上讲,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电站工程建设技术、机电装备自主化技术、柔性控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智能电站等概念不断深化。面对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叶宏说:“要加快构建完备的抽水蓄能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引领作用,努力占领技术领域制高点,满足抽水蓄能领域新技术、新应用对标准化的新需求。”
 
主动布局抽水蓄能标准国际体系
 
在抽水蓄能技术标准建设过程中,整个行业要加快抽水蓄能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步伐,打造全行业技术标准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积极推进我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升级,主动布局抽水蓄能标准国际体系,建设畅通的国际标准沟通机制,多出快出国际标准成果,提升我国抽水蓄能行业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将支撑我国企业在更高层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叶宏介绍。
 
目前,《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抽水蓄能电站水能规划设计规范》《抽水蓄能电站无人值班技术规范》《抽水蓄能电站生产准备导则》和《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充排水技术规程》等5项行业标准英文翻译版已经发布实施,推动了我国技术标准“走出去”。
 
《智能水电厂技术导则》IEC/IEEE 63198-2775项目是我国在水电领域首次牵头编写的国际标准。项目对常规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智能化布局提出了前瞻性的方案,为世界范围内的水电行业提供了智能化建设的参考,提升了我国的创新形象和在水电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抽水蓄能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国网新源公司将关注能源转型和抽水蓄能产业国际化发展态势,加强抽水蓄能领域行业合作,保持技术标准内在的规范力、竞争力和生命力,提升我国抽水蓄能产业长远发展能力,努力引领世界抽水蓄能行业发展方向,为抽水蓄能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标准支撑。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