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转型前景可期
IEA在报告中描述了两条路径——既定目标情景和加速转型情景,不管是哪条路径,中国都能够成功完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2005年以来,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强度已经大幅下降,同时,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并拥有全球70%的电动汽车电池产能。
“十四五”规划中提出,2021-2025年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同时力争到2025年将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去年约为16%。IEA指出,如果实现了上述短期政策目标,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0年代中期趋于平稳,在2030年前略有下降。“2030年前碳达峰是可行的,排放峰值越早到来,中国按时完成碳中和的机会就越大。”IEA能源技术政策部主任Timur Gül表示。
IEA在报告中指出,对中国而言,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有赖于三个关键领域的进展:提高能源效率、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减少煤炭使用。基于既定目标情景路径,中国到2030年的一次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将远远低于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主要是能效提高和产业转型的结果;到2045年左右,太阳能将成为中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来源;到2060年,煤炭需求将下降80%以上,石油需求下降约60%,天然气下降40%以上,届时近1/5的电力将被用来制氢。
“中国拥有的技术能力、经济手段和政策经验,可以让碳达峰更早到来。”法提赫·比罗尔坦言,“加快碳达峰进程不仅可行而且有益,这可以减少2030年后面临的减排负担、碳达峰的时机和水平,以及达峰后的减排速度,对于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长期目标至关重要。”
清洁能源发展势头强劲
IEA指出,中国对低碳技术的贡献,尤其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成就引人瞩目,这不仅助力了全球光伏成本的下降,而且改变了世界对清洁能源未来的看法。
报告显示,基于既定目标情景路径,中国电力部门将在2055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以风能和太阳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在2020-2060年间将增加7倍,届时将占发电总量的80%左右。
另外,到2060年,中国所有地区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至少增加3倍,其中西北和北方地区增幅最大,当地太阳能和陆上风能资源潜力巨大,且有充足的土地可供利用。沿海省份为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而进行的低碳灵活性能源投资则最高。
相比之下,煤电份额将从去年的60%下降到2060年的仅5%,而未采用减排技术的燃煤发电将在2050年停止。“作为清洁能源大国,中国在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许多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法提赫·比罗尔强调,“中国为实现碳中和所做的努力,将为更广泛的低碳技术领域带来更多发展,并将大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IEA指出,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技术价值链中发挥的核心作用,不仅将引领自身清洁能源事业更进一步,还将助力中国成为清洁能源创新的全球领袖。
创新是快速深度转型的关键
实现快速深度能源转型任重道远,技术创新无疑是其中关键一环。IEA认为,中国在此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2015年以来,中国用于低碳能源研发的公共开支增加了70%,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方面的专利活动占比近10%。近年来,中国的初创企业吸引了超过1/3的全球早期能源风险投资资金。
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妥善利用创新体系,以激励更广泛的低碳能源技术的进步。IEA指出,中国正在将创新重点转向低碳技术,并追求新的政策方法。除了直接提供研发资金,还可以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其他监管措施来激励创新者,以推动相关技术部署。
IEA预计,随着氢能和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等新兴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到2060年,中国工业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近95%。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能够带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进程,同时将推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社会和经济效益,这符合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型的长期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