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充规模和轻资产冲突:共享汽车盈利矛盾待解

发布日期:2017-03-2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核心提示:共享汽车领域是个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如网点覆盖密度、运营的车辆数量与企业运营成本成反比。 北汽已经开展了 北京出行 、 北京恒
        共享汽车领域是个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如网点覆盖密度、运营的车辆数量与企业运营成本成反比。
 
        “北汽已经开展了 北京出行 、 北京恒誉 、 北京绿行 三个分时租赁平台,未来4年内,将投放4万辆新能源汽车用于共享出行。但是,目前北汽共享模式仍未达到预期,尚处在探索阶段。”3月24日,共享资源与智慧-MMC智慧出行沙龙Auto Space的北京发布会上,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王春风表示。
 
        除部分整车企业开展共享出行布局之外,新创企业也在寻求与租赁公司和车企进行合作,但共享汽车领域的失败案例也对行业敲响了警钟。
 
        半个月前的3月10日,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友友用车”发布公告宣布停止运营,直接原因是“之前签署的投资款项未如期到位”,并决定退回所有用户账户的存款。
 
        3月24日,Ponycar创始人林钟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友友用车失败的经验,未来企业在选择投资者时,更多应是战略性的投资,而不单单是财务性的投资,并且要提高运营效率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模式实际运营区别较大,因为汽车面临停车、售后、维修、保险等诸多问题,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并且由于北上广对新能源汽车政策有些不同,区域性比较明显,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推广的难度。
 
        走轻资产路线
 
        汽车分时租赁这一概念早就已经出现,但相对于传统的租车公司,共享汽车走的是“轻资产”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指导,共享汽车可以实现利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自助取用、归还车辆,不需要复杂的中间程序,大幅提高了效率。
 
        然而,至今共享汽车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共享汽车开始重回大众视野,主要原因是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更低。林钟杰表示:“初步估算,燃油车成本基本是新能源汽车的4倍,新能源汽车为共享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位共享汽车领域资深人士透露,部分企业拿到地方政府分时租赁汽车牌照却不去布局,而是买卖车辆赚取地方补贴以及公共资源带来的便利,如利用两小时公共停车场的免费停车、走公交车道等。
 
        为防止骗补再次出现,今年年初,有关补贴政策明确规定,非个人用户车辆必须行驶3万公里之后才能取得补贴。据了解,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会降低20%,接下来政府会将这部分补贴由上游主机厂下发到下游运营商,但具体金额还未知。
 
        目前汽车共享企业基本处于全线亏损状态。友友用车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净亏损1417万元,负债2173万元。
 
        林钟杰表示:“相比其他行业,共享汽车企业应主力发展运营平台,走轻资产路线,并且与传统车企展开合作。”
 
        仍处在布局阶段
 
        根据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关于国内汽车共享市场预测,预计2017年国内共享汽车为1.52万辆,2018年达到1.61万辆。“目前共享汽车仍处在市场布局阶段,预估会在2018年实现盈利。”林钟杰称。
 
        事实上,共享汽车领域是个规模经济,市场规模如网点覆盖密度、运营的车辆数量与企业运营成本成反比。有分析预计,单个城市布局8000到10000辆,如果达到这个规模后企业相关成本都会下降,并且也会衍生出附加值,如汽车后市场服务、广告等。
 
        据了解,在共享汽车企业中,Ponycar有200辆车辆,拥有20个网点,未来将达到200个网点左右;联程共享目前有500辆车左右,对公众开放的网点有30多个,今年将达到200个网点;戴姆勒car2share目前有16个网点。
 
        林钟杰表示:“目前共享汽车供不应求,很多用户有需求,但目前企业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以深圳为例,按照20人去共享一辆车来计算,10万辆分时租赁汽车刚好能满足用户需求。”
 
        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共享汽车要求建设网点。林钟杰表示:“共享汽车考验一个企业资源整合能力,通过购买分时租赁牌照,扩大车辆保有量,加上与大型车企合作并布局网点。”
 
        同时还面临停车难的问题。目前大部分共享汽车仍然需要在指定网点停放,林钟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决停车问题,主要采用以下渠道,如和大型停车场公司、物业公司、地产公司合作。”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