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行业浮现设备短缺隐忧

发布日期:2021-10-11  来源:中国能源报

核心提示:抽水蓄能行业浮现设备短缺隐忧
根据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标到2025年,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达到1.2亿千瓦左右。当前,我国已投产抽水蓄能电站总规模3249万千瓦,这意味着10年时间,目标增长近2.7倍。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国抽水蓄能装备制造行业要经历怎样的变革?机组的制造和交付能否跟上规划脚步?国产技术的应用推广还存在哪些挑战?
 
龙头企业扩产规划提上议程
 
“在抽水蓄能装备制造方面,国内最主要的两家企业是哈电和东电。目前两家企业的产能规划对保障我国未来抽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是可能和我们的预期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日前举办的抽水蓄能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坦言,面对大规模的新增装机,在设备制造和交付环节尚存压力。
 
两大龙头厂商当前的制造能力到底如何?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陶星明介绍,当前,哈电共拥有可进行抽蓄装备加工的立车车床10台、卧车车床3台、大型躺床11台、大型龙门洗2台,年交付能力约为20台左右。“为了应对后续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规划增加一些大型加工设备。同时,在自动线圈制造、机器人焊接等智能制造方面继续加大投入,提升生产效率。”此外,陶星明表示,随着降碳要求不断深化,应用于火电机组的汽轮机设备未来市场需求必将出现下滑。哈电将统筹现有的生产能力,将部分汽轮机的加工产能转为水轮机制造。“通过几方面的加强,未来哈电的抽水蓄能装备年交付能力可以达到约25台。”
 
东电的扩产力度更大。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国军表示,目前东电在抽蓄装备上的交付能力约为每年12台。通过提高组织管理水平、加大生产瓶颈攻关和优化工艺等一系列措施,2022年,预计可达到年产20台。“到‘十四五’末期,将实现每年30台左右的产能。”
 
“超目标”预期带来压力
 
“目前,我国在建抽水蓄能电站的总规模是5513万千瓦。这其中绝大多数都会在2025年前投运,很多设备机组也已经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所以规划目标的新增装机并不都是从零起步,是有合理基础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文树洁表示,到2030年,要达到1.2亿千瓦左右的投产规模,两家龙头企业的制造能力是完全可以支撑新增装机需求的。
 
那么,“一定的差距”到底来自何处呢?
 
“规划目标只是电力系统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需求的一个基础保障。规划的出台对整个抽水蓄能行业而言,无疑会有一个巨大的拉动效应。”文树洁指出,随着未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所以,到2025年乃至2030年,我国的抽蓄电站到底能够达到多大规模,现在还很难准确预估。”
 
文树洁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到2030年可以实现2亿千瓦左右的总装机规模,扣除已投运和当前在建的项目,完全新增的装机规模约为1.1亿—1.2亿千瓦。“考虑到抽蓄电站建设周期长,电站机电设备从设计制造到全部机组交付投运通常要5年左右的时间。这部分完全新增的装机几乎都要在2025年-2030年完成建设,按照每台设备30万千瓦规模进行估算,每年就需要约80台的设备提供支撑。按照哈电和东电承担市场约80%的设备供给计算,年产量也要在60台以上,这样的产出规模,就需要装备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
 
同时,陶星明的压力还来自于对建设节奏的担忧。“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设计和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年度规划,掌握好建设节奏。一旦出现短时期内的密集交付,超出了装备企业的负荷能力,设备如期交付的难度就会明显增加。”
 
国产变速机组尚待示范应用
 
此外,针对具体的市场需求,陶星明还建议,在总规划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规划定速机组和变速机组的比例,便于装备企业开展后续工作。“我们已经依托国网和南网的一些工程项目在做相关工作,但还是希望国家层面能有相应的规划。”
 
“的确,通过近些年的科技攻关,我国在常规抽蓄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机组完全实现了国产化。但是在变速抽蓄机组方面,核心技术还一直掌握在外企手中,还没有依托实际工程落地的国产机组。”文树洁透露,当前,抽水蓄能可变速机组的国产技术基本成熟,已经得到了科研样机的有效验证,只是需要通过工程项目进行真机验证和推广。
 
“真正将可变速机组的国产技术应用到具体项目上,这个过程需要国家在重点工程的推进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否则,没有工程应用就不能验证技术的成熟性,无法进行技术迭代优化,始终不在具体工程项目上落地就一直没有应用业绩,就会陷入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中。所以,在可变速机组的推广应用上,建议国家能够出台一些指导意见,推进一些示范项目和工程,促进国产技术的真正落地。”文树洁说。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