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起“绿色出行低碳一夏”活动到实施“林草碳汇行动方案”,今夏以来,四川积极推进政府、机构、企业多层面探索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是电网,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至关重要。
率先实现高比例绿电
四川是工业经济大省和绿色能源大省,在全国低碳转型中扮演双重角色,既要在高于全国经济增速和城市化提升速度的进程中建成低碳经济大省,又要为全国迈向碳中和提供清洁能源支撑。
“总体来看,四川省对降碳与发展辩证关系的认识、机遇与挑战的把握是清晰的,坚持稳中求进的降碳基调,十分强调水风光耦合开发、产业绿色转型和区域梯次有序达峰。”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能源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工程师向柳对记者表示,不同于全国用能“一煤独大”、电力“一火独重”,四川非化石能源占比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占比超过一半,电力中绿电生产和消费占比均高于80%,在各经济大省中率先实现高比例绿电。
根据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该省将加快“三江”水电、凉山州风电和“三州一市”光伏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从“以水电为主”向“水风光并举”转变。从全国层面来看,四川资源禀赋优势明显,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四川已构建成省内、省外两个“西电东送”电力格局。省内,建成八大500千伏电力汇集送出通道;省外,通过“五直八交”建成全国最大送端枢纽平台,四川外送绿电规模居全国第一,累计突破1万亿千瓦时,有力支撑了中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四川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四川电网跨省电力输送能力居国网第一。
消纳高比例绿电,需要电网发挥更大作用。记者从国网四川电力公司获悉,上半年,国网四川电力经营区新能源新增并网43.9万千瓦、增长7.1%;完成电能替代80亿千瓦时、增长38%;全社会充电设施用电量5.3亿千瓦时、增长1.6倍。
因地制宜探索新型电力系统
高比例绿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应有之义,而电网则是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在新型电力系统下,发用电一体的“产消者”将大量涌现,呈现大电网为主导、多种电网形态相融并存的格局。
记者了解到,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以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主题,围绕怎么建设符合四川省情、具有四川特色的等重点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按照其规划,2035年,四川将基本建成新型电力系统;2050年,四川将全面建成新型电力系统。“目前,国网四川电力已提出以省为责任主体的实施路径,制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任务清单。”国网四川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据悉,四川电网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省内、省外两个“西电东送”格局,是典型的送受端并存、交直流混联的枢纽大电网。现实情况要求国网四川电力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既要注重省内能源电力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又要注重与其他省份广泛互联、参与全国电力电量平衡,推动形成大电网为主导,微电网等多种电网形态并存的格局。
据介绍,目前,国网四川电力立足四川资源禀赋、能源结构、电网定位等特点,发挥数字化转型、产业变革等领域的优势,明确了“九个加强”工作任务:即加强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加强电网数字化转型、加强调节能力建设、加强电网调度转型升级、加强源网协调发展、加强全社会节能提效、加强能源电力技术创新、加强配套政策机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和交流合作。
“今年下半年,国网四川电力将提前研究政策路径,推进试点示范建设,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动电网升级发展,提升用能电气化水平,拓展数字化转型深度,走出符合四川省情、具有四川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之路。”上述相关负责人称。
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持续提升清洁能源的优化配置能力,需要在构建四川特色新型电力系统的同时,构筑坚强智能电网。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洪恩表示,坚强智能电网是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保障多元清洁供给的“发展之基”。国网公司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将规划形成7回特高压直流,并明确“加快推进西南水电开发”“加快构建川渝特高压交流主网架”等要求,从清洁能源优化配置的角度,为四川电网建设明晰了思路。四川省水力资源丰富、风光资源密集,水电经济可开发量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要实现大范围配置,需建立大容量、远距离的电力输送通道。“国网四川电力必须坚持强健电网‘筋骨’,高质量做好电网规划建设,发挥大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并网、传输、消费搭建可靠平台。”
谭洪恩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网四川电力将加快推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进一步形成连接华东、华中、西北、重庆、西藏的全国最大枢纽电网,实现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
在向柳看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将发挥更大作用。一要“建得起”。四川主干电源高度集中于地广人稀、山高谷深的川西,与全球人口最多的盆地逆向分布,电网通道必须经过盆西山缘生态红线密集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分布区,建设考验大。因此,优化通道配置利用率的同时,也要兼顾电网韧性,考虑绕行、环线、多元等思路,着力构建川渝一体电网。二要“稳得住”。水电为主的电源,瞬时波动相对较小,但季节、年际波动较大,面临小概率严重枯水期、枯水年及日渐频繁的高温热浪的风险,亟需考虑大规模、分布式、多样化储能和调峰,维持一定规模的调峰备用机组。三要“高品质”。电力体制必须面向市场化,适应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的需要,为在川跨国企业、工商用户创造选购绿电的服务环境,打造更多100%绿电甚至零碳场景。
“未来,随着四川大量光伏、风电资源加快开发上网,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征将日益凸显,对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谭洪恩表示,国网四川电力将加快建设物理信息深度融合、数字赋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深化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能源技术融合应用,推动储能等电力技术难题科技攻关,推进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提升四川清洁能源安全高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