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首次将新能源汽车购置环节与充电设施补贴挂钩后,充电桩的建设就此迎来爆发期。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今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私有)已达到194.7万台,同比增加47.3%。
充电桩的快速建设无疑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保障。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03万辆。另据中汽协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24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76%。
在数据向好的形势下,充电桩企业与新能源车主的“体验”却有待提升。充电桩建设被国家列为“新基建”项目,被业界视为“万亿级”蓝海市场,但在当下,我国充电桩市场高度分散,分布不均衡,运营商之间如同一座座“孤岛”,彼此难以形成关联。
针对行业现状,以快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平台,正通过新思维和新模式,为其注入发展新动能。
B、C端皆有核心难题待解
“虽然充电设施发展迅猛,但车主找桩难、充电桩企业盈利难等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长许艳华表示。
这番话道出了目前充电桩行业两大核心难题——B端盈利难,C端体验差。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充电桩运营商均处于重资产运营状态,既是建设方、运营方,又是服务商,由于横跨多个领域,导致业务无法集中,并疏于精细化运营和服务,最终使利润空间受限。
而轻资产运营商则不存在上述问题,在此基础上,轻资产运营商还可为传统充电桩企业分担业务和运营压力,从而利好整个行业的发展。
以美国ChargePoint公司为例,该公司采用的就是轻资产运营模式。ChargePoint在美国的市占率超过75%,自身不持有充电桩资产,业务收入主要采取与车企合作销售充电桩产品以及联网充电桩收取网络费、交易费和维护服务费。此外,ChargePoint还针对专用、私有、社会公用等多种应用场景设定了不同的管理系统,方便业主自主选择收费模式,运营可谓十分精细。
当下我国充电桩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轻资产运营商。以快电为例,目前其已为充电桩行业的诸多痛点提供了专业、精细化的解决方案。
在企业盈利难问题上,当下充电桩企业的主战场还是公共充电桩领域,该领域的盈利方式较为单一,主要取决于单桩利用率和充电服务费两大因素。在充电服务费方面,空间有限,因此,利用率成为了充电桩企业是否能够盈利的关键所在。
那么,单桩利用率如何提升?2020年8月,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名为《充电桩建设还需加把劲(深度观察)》的文章,其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指出:“当前,我国公共充电桩行业功率利用率平均只有4%左右。一般而言,利用率要达到10%—15%才能实现盈利。”
针对运营商流量少、充电桩利用率低、无法互联互通的现状,快电着力于打通运营商之间的壁垒,实现互通互联,让充电桩“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
快电方案探路行业纵深之地
在快电平台,聚合了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在内的不同品牌运营商,用户只需打开快电App,即可就近找到充电桩,一键扫码后便能使用市面上不同品牌运营商的充电桩。
诸多品牌汇聚在一起形成了规模效应,不仅汇聚了流量,提高了充电桩利用率,同时也解决了用户找桩难的问题,实现B、C端的共赢。
而在用户体验问题上,快电所做的远不止是让用户找桩变得容易这么简单。
不同运营商旗下的充电桩资源不互通,用户为了充电就要去下载多家运营商的App,然后被动地去适应五花八门的支付方式和服务,操作极其琐碎,体验很不友好。而现在,用户仅使用快电App就可以快速找桩充电,省心省力。
此外,用户在充电时还会经常遇到坏桩、占桩的问题,针对这一点,快电专门建立了团队定期对充电场站进行实地巡检,核实充电桩功率、正常运行与否、场站实景等,并及时将信息同步线上平台,保证车主在快电App上找到的都是优质的充电站和充电设备。
在改善充电桩运营商盈利难问题,持续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快电也在助力行业健康长远发展。在布局充电桩汇集流量及拓宽产业链方面,快电一方面帮助运营商构建线上线下联动、品牌推广、流量引入等定制化运营方案;一方面结合电动车40分钟快充的特点,整合餐饮、休憩、便利购物、车辆保养等多元业态,为运营商打造充电场景生态,带来更多增值服务,从而提升行业整体利润水平。
伴随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电动汽车的普及已是必然之事,充电桩作为汽车电动化的基本保障,其本身的发展也需不断升级,从而为电动汽车的普及保驾护航。
就此而言,专注于信息技术、流量赋能、精细化管理与服务的轻资产充电桩运营商在为传统运营商“减负”的同时,也为充电桩行业的升级发展探索了新方向。随着电动新时代的到来,以快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桩平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