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董扬理事长发表演讲时作出如上表述。
充电和换电谁才是新能源汽车最优的补能方式?围绕这个话题,行业已争论数十年,至今未有结论。不过争论过程中,行业逐渐意识到,充电和换电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种补能方式均被市场所需求,互为补充。
万亿级充换电市场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今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攀升,乘联会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或将达240万辆。这样看来,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或将提早实现。
国际能源署IEA曾预计,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1.25亿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补能的需求也将越来越来,进而补能市场的规模也将随之增大。
目前充电市场的规模已达万亿级已成行业共识。从保有量来看,数据显示,中国不但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充电产业规模也全球最大,充电桩总量占比超过全球一般。
IEA发布的《Global EV Outlook 2019》报告显示,2030年全球私人充电桩保有量预计达到1.28-2.45亿台,总充电功率达1000-1800GW,总充电量达480-820TWh;公共充电桩保有量预计达到1000-2000万台,总充电功率113-215GW,总充电量70-124TWh。
有行业数据显示,2030年公共桩均价3万/台、私人充电桩均价0.4万/台、电费0.5元/kWh、服务费0.7元/kWh。以此计算,2030年全球充电桩规模0.81-1.58万亿元,充电费用规模0.66-1.13万亿元,共计约1.5-2.7万亿。
上述数据还只是充电市场,叠加换电市场后,整个市场的规模将在数十万亿级别。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看来,如果一个用户一年租用电池的费用为1万元,未来中国市场电动车保有量达2亿辆时,仅电池租赁市场的规模便将达到2万亿。而整个换电市场的规模将更加巨大。
充换电互补发展
目前,充电和换电是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两种补能方式。而谁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业内尚无定论,两派皆有无数支持者。
换电派表示,目前技术下充电所需时间较长,难以满足用户出行要求,而换电3-5分钟即可完成,方便快捷,让新能源汽车补能像加油一样方便;充电派则认为,换电的成本高于充电,很难形成商业闭环,此外电池归属难以确定,不利于新源汽车推广。
围绕行业的争论虽然仍存在,国家层面上,却是同时鼓励充电和换电的发展。
去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鼓励“车电分离”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换电行业由此踏上行业发展风口,市场动作频频,大有撼动充电主流地位的架势。
行业发展方面,充电方向上,目前国内进行布局的主要有国网电动、南网电动、特来电、星星充电、小桔充电、阳光电源、盛弘股份、深圳科华、车电网、快电、科大智能、奥特迅等;换电方向上,布局的公司主要有蔚来、吉利、奥动新能源、玖行能源、博众精工、优品汽车、协鑫、金茂智慧交通、顺加能、斯沃普等。
在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上,董扬建议应让技术路线、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多样化。“市场也在细分,所有技术只要市场有需求就是需要的,就是合理的。无论各种充电、换电、快充、慢充,只要市场有需求就是合理的,普及期我们一定要让技术路线、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多元化、多样化。到了普及期,我们要改变初期的集中想法和规则,现在需要多样化。”
充换电或为实现碳中和的优质实践
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提出,中国将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
怎么才能实现碳中和呢?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表示,电动汽车加充电网是实现2060碳中和的最佳实践。他指出充电网是连接和聚合电动汽车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网,而连接和储能讲师整个碳中和里面最好、最优质的储能资源。“尤其是近期之内,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梯次电池不能大规模、大容量的使用,恰恰我们如果用梯次电池,用分布式的能解决安全的问题,还能够解决场地的问题,所以充电厂站是链接和聚合电动汽车的储能网。”
万帮数字能源副董事长、联合创始人郑隽一称星星充电的发展要以充电为圆心的碳中和之路,以后为了让电动汽车更好用新能源的电,要围绕场景做交易,同时也让电动汽车更好的参与到能源的交易。他表示所有的电动汽车能够参与到电网的互动,夜间充电,白天把它放出来,或者在其他的场合响应调频或者是调度,在一定的价格刺激之下,就会体现出它的市场价值。
上海循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建东表示,充电桩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宏观蓝图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动汽车后市场竞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已有企业在积极行动去促进碳中和,bp未来出行事业部副总裁许晓彦表示bp在今年4月份,针对目前在国内已经投资、建设运营的充电场站进行了符合双重标准下的碳中和,能够把其所有的经营和运营场站里面能够从发电侧产生的电量进行碳中和。
“实际上所有的不管是司机还是私家车车主,只要到我们场站上来充电的话,你们不需要去关心/操心自己的碳足迹,我们会通过碳中和和碳认证的角度,给大家实现碳认证。后续会持续针对我们自己的产品和业务,做相应的碳中和的探索。其他现在目前的产品,包括我们一些服务,都会把碳中和这个事情实实在在赋予到产品和服务当中。”许晓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