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充电桩,究竟是不是好生意

发布日期:2021-07-19  来源:汽车人  作者:孟华

核心提示:充电桩行业过渡期可能要长达4年之久,才会最终成为稳定赚钱的生意。曾经,有人预测称2020年是新能源车企市值的梦幻时间,2021年
 充电桩行业过渡期可能要长达4年之久,才会最终成为稳定赚钱的生意。
 
曾经,有人预测称2020年是新能源车企市值的梦幻时间,2021年会轮到充电桩企业。
 
事实果真如此吗?号称充电第一股,也是创业板第一股(代码30001)特锐德在1月底股价确实达到高点,此后迅速滑落,直到目前也未能回到年初的辉煌。而特锐德作为特来电的控股母公司(持股82.1%),去年底放风称有意将特来电分拆上市。7月初放出的消息则是“争取下半年上市”。
 
 
至少目前,充电桩没有成为“现金牛”。截至今年5月,特来电的公用桩数超过20万个,业内最高,但是第一季度利润只有区区1538万元,这已经是历史性扭亏为盈的好消息了。
 
建桩热情仍然高涨
 
有人估计,现在全国范围内,大约有50%的客户没有办法在居住地安装家用充电桩。原因是多方面的。安装家用桩的要求很明确:产权固定车位、小区供电容量允许、物业配合。未能实现拥有私人充电桩,属于上述3条原因之一的,占比69%。
 
特斯拉一直谋求自建充电桩。根据6月28日的召回通告,特斯拉目前国内有28.5万辆。特斯拉部署了2492个快充直流桩,如果有一半用户没有家用桩,单纯依靠快充的话,车桩比大概100:1.7,体验相当差了。
 
 
而大众开迈斯快充桩有2173个,与特斯拉相比差不多。但大众电动保有量并不多,可谓超前建设。特斯拉宣称打通高速,打通5000公里长途线路,还是为了宣传效果。特斯拉在公用桩运营商排行榜上,列第13位,未能进入前10。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关心在自己区域能否充上电。
 
相对于主机厂自建,运营商运营公用桩,是业内主流。
 
截至今年5月份,我国现有充电桩超过187万个,其中公用桩88万个、私人桩近100万个。全国电动车保有量超过550万辆,这意味着有450万辆电动车必须依赖公用桩,但这没有考虑到集团自建桩(用户单位提供场地和桩)。
 
地域分配上,并不均匀。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充电桩数量就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他31个省级行政区能有多少可想而知。这三个省份经济发达,消费者接受电动车比例高。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这些地方的气候更适合部署电动车。
 
 
各地对充电桩建设热情高涨。各省“十四五”官方目标都在数十万个以上,光是浙江就要建30万个,其中25万个私有桩。如果这些计划实现,“十四五”建设目标抵得上此前15年的两倍。
 
市场热情也同样不能低估。2021年前5个月,3家中国充电桩头部企业各完成了新一笔融资,其中两家的估值过百亿元。
 
2021年初,特来电获得新加坡GIC、久事集团、铁发基金等投资人的增资扩股约3亿元,投前估值130亿元;2021年5月17日,星星充电宣布获得高瓴、IDG、泰康、宝龙与远洋地产等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155亿元。
 
车桩比与运营困难的悖论
 
在2020年底的时候,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的公共充电桩数量分别为20.74万个、20.52万个、18.15万个,位居前三,数量是第四名的三倍以上。时隔半年,排名没有变化,领头羊位置将长期化。
 
车桩比理想化当然是1:1。2030年建设目标也是如此,这意味着未来10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一个万亿元的市场。看上去确实是庞大而有前景的市场。
 
目前,车桩比约为3.5:1,远低于规划。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时候,车桩比高达8.7:1。车桩比逐年降低,并不意味着充电桩的建设跟上车的节奏,只是没有被甩得更远而已。
 
但是悖论由此产生了。既然车桩比远未达到平衡,而且公用桩很缺乏,按理说是买方市场,运营方应该赚钱。但是这几年运营企业数量快速收敛,从2017年巅峰的1000多家,跌到2019年的100家左右,只用了两年,看上去很像存量搏杀。
 
如今运营企业低利润、低利用率只是表象,核心是需求与供应的对接存在问题。体现为有充电需求的车找不到桩,同时又有很多桩废弃、拉闸、故障,或者只是部署位置不当。
 
国家队衔哨踢比赛
 
人人都觉得建桩能赚钱,至少未来能赚。但实际上今年充电桩生意很不好做,运营方抱怨僧多粥少,价格竞争大于技术竞争。
 
这里面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如同开挂一样。两者都是国家队,手握电价成本低和增容效率高两张王牌,同时掌握规则制定权和仲裁权。相当于裁判员下场衔着哨子踢比赛,哪有不赢的道理。
 
特斯拉曾经对一次故障甩锅给国家电网,后者毫不客气地拿数据糊了对方一脸。强势如特斯拉中国团队,也不得不乖乖认错道歉,非常深刻地体验了掌握数据和规则,就是掌握真理。
 
 
相比国家队,特来电拆分上市目前仍在“辅导”,星星充电也在逐步裁员瘦身。这已经是头部公司,二线企业过的有多艰难,可想而知。事实上,除了一线城市及网约车发达的二线城市外,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也基本上都不怎么投建了。特来电做到今天的地步有利有弊,步子迈的太大,目前仍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销售收益和运营收益,争取在上市过会前改善业绩。
 
2019年,新修订的《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等国家标准,对安全性、兼容性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充电桩运营商来个釜底抽薪。那些已建成但不合规的充电桩,要继续运行必须再花费大笔资金来调整,但放弃资产又等于以前投资打水漂了。
 
合规的充电桩当中,又有相当数量没有完全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导致使用率维持在不乐观的低“水位”,充电桩毛利率始终上不去。目前,业内公认的公用桩盈亏平衡点是5%(有补贴的前提下)。
 
2019年,京沪公用桩的利用率只有1.8%、1.5%,陕西、四川、广东达到了5%以上,其中陕西的水平为全国最高,达到了可观的9.8%。
 
政府推动,好坏搭配
 
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虽然公用桩运营不赚钱,各地地皮补贴也逐渐停止了,但是政府可以把赚钱的生意搭给充电桩企业,让其活下去,那就是公交车充电桩项目。目前,公交项目是充电桩行业内盈利最好的项目,特来电的盈利重点就放在这上面。而新能源车长短租赁、新能源车销售网点的充电桩建设,也是来钱快的项目。
 
这些项目有共同点,即都是特定范围的车辆,有固定充电需求。这样保障了充电车的数量与桩数量的匹配。这些车不会到处瞎转悠找充电桩,而充电桩利用率也能达到20%,甚至60%。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头部几家民企,特来电、星星充电、云快充、万马爱充、中国普天等依旧疯狂投入公用桩的建设。
 
政府推动是很重要的因素。大家都在抢的占有率,有巨大的资本意义。和新能源车不一样,对于这样的资源共享项目,比较与之相似的是共享单车,到头来,只有少数幸运儿才能活下去,而国家队就占了相当比例。所以签了对赌协议的民企、酝酿上市的民企,都在和数字赛跑。
 
当前的局面,就是重建设、轻运营。运营亏钱的局面一天不改变,积累到最后,就变成一个“天坑”,会把大多数运营商都坑死。
 
大功率桩建设之节奏把控
 
如何盈利的问题上,业内正在取得共识,即应该转向建设大功率充电桩,客户体验好,赚钱效率高。2018年的时候,超过60kW的充电桩,就算大功率,如今要150kW才算。业内领先企业已经在琢磨建设高达300kW的快充桩,这不仅依赖于电网支持,用电负荷满足前瞻需求,在电池技术上也要与时俱进。
 
假设一个充电桩60kW,实际充电时间10%-80%在常温下为40分钟,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普遍大于1小时,每天极限是服务10辆车;而高功率的150kW的直流大功率快充桩,周转次数能提升3倍,消费者也会选择更高的充电功率段以节约时间,进一步提高周转率。
 
 
如果按照1元/kWh来算,60kW桩每小时充电服务费40元,而150kW桩1小时能赚100元(30分钟充50kWh,一小时可以充2辆车)。如果抬升到220kW以上(类似于特斯拉V3桩),充电时间将缩短到10-15分钟,只比加油时间略多。客户体验一下子就上去了,这样会导致更多客户买电动车,寻求公共充电服务(家用桩场景与之不同),由此形成良性循环,生意才做得起来。
 
问题在于,目前各家运营商和车企建设的公用充电桩,属于大功率桩的仍然不足40%。这和安全协议、通讯协议不同,建成了就很难升级改造。运营商们当然知晓大功率桩赚钱,但在很少电动车支持大功率充电的时候,他们不敢超前太多,否则放空更严重。这中间的进度拿捏,非常考验运营商的市场预测、技术发展前瞻和现实运营的综合能力。
 
过渡期可能长达4年之久,充电桩生意才会最终成为稳定赚钱的生意。有哪些幸运儿能坚持到那个时候呢?很可能“十不存二”。(文/《汽车人》孟华)【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