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2021第七届中国国际电动汽车充换电产业大会(简称金砖充电论坛))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顺利召开。本届金砖充电会议为期两天,主题为“聚力高质量 赋能新发展”,采用“会议论坛+展览展示+体验营销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多项重点活动同期同地举办,充分协同联动,品牌效应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梁明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汽车大功率无线充电的商用进展及挑战》。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各位嘉宾,在国家双碳战略下,我们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话,我知道能源排放结构里面,交通运输市里面,道路运输排放量最大,道路运输里面大型卡车又是最大的贡献者,减排的话如何把重型卡车的排放减下来,这是我们要重点研究突破的课题。刚才贺总从这个角度解读了,他讲了矿区的卡车,包括整个大型、重型卡车如何做充放电能源替换,如何把电动化的产业做起来,非常感谢贺总的发言。
下面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也是充换电领域,无线充电行业非常前沿的介绍。有请来自安洁无线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梁明,《汽车大功率无线充电的商用进展及挑战》。
梁明:大家下午好,讲一下无线充电,给大家换换口味,大家这两天听了很多充电和换电的主题,我们讲一下无线充电。
刚才主持人说这是一个很新的技术,但我做这个事情已经7年了,现在还在讲挑战,说明这个东西真是有一定的难度。
介绍一下无线充电怎么组成的,今天很多有很多新人,不一定知道无线充电的构成。无线充电和充电设施有一定的区别,无线充电是一个非接触的,它由地上一块充电板给车上一个充电设施来实现充电功能,对于功率比较大的话,很难完全在地上实现发射,所以有一个壁挂放在墙上,它来处理电能转成高频信号,实现对车上能量的传输。实际上这是功率比较大的一种解决方案,对于像在4、5年前宝马曾经推出过一个3千瓦的无线充电,只有地上这块,把整个能量转换单元和那块充电Pad合在一起的。
我们讲讲一个做了7、8年的事情。
这是我在2017年时候的发言,这时候我发言应该在百人会,2017年初。这个产品当时做了3年多,而且那年也是宝马第一代无线充电产品开始在商用了,所以我们那时候信心满满,说2017年是汽车无线充电的元年,今年开始可以在市场上看到很多无线的车出现,结论打脸,到现在没有看到几辆真正的无线充电区别,我们不得不去预测哪一年是无线充电的元年,厚着脸皮再给一下预测,我们觉得明年无线充电在市场上能够看到真正商用的产品了。
但是反过来看,2017年和2022年会有什么样的区别。首先产品上,在2017年的时候是定制型产品,也就是说我的地面端和车载端,这个车用了哪家产品,它能就用这家产品去充电了,它是一个空口(空中接口)是一个定制型的,是私有接口。这几年随着国际国内厂家,标准机构的努力,这个接口现在已经标准化了。也就是说,在这两年做的产品,在明年、后年、大后年推出的系统而言,能持互操作。也就是说我的A厂家提供了一个地面设备(包括壁挂和地面Pad),它其实可以给很多厂家车载设备进行充电,只要它符合互操作的标准,包括能量传输的标准,包括各种辅助功能的测试,这个已经标准化了。本身各个厂家之间的互操作的测试以及真正的完善,这两年还在进行,但是已经有标准来支持了。我们可以要求,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产品可以OTS,发售的产品里面的交互协议都可以来进行升级的。
可以预想到我在家里买了A厂家的充电设施,只要它符合互操作,都可以拿过来充。这是第一点区别。
第二点区别,那时候车上真正能做到自动泊车,就是靠车对位的,还非常少,哪怕宝马当时发的那款车,你去看宝马当时推的广告,那个人非常小心的开车,车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圆形,他要对准地上这个东西,在一定范围就可以充电了。
我们做标准的时候,乘用车地上的设备和车上的设备是可以前后左右有10厘米充电容错范围的,但是哪怕这样的容错范围,真的靠个人停车,也是很难的。
我们在2014、2015年做了很多大巴公交车的无线充电,功率更高,公交车的司机其实都是老司机,他们去把车停好,一把停好,能够启动充电,对他们来说都是很紧张的事,个人用户靠个人停到那块Pad上充电,就省了那个插枪的动作,人家不见得要用你那个东西。但是这一两年我们去接项目,因为无线充电本身蛮贵的,基本上配的都是30万以上的豪车,这些明年后年发售的车,一定区域可以自动泊车的车,以及ABP,就是一段距离可以低速自动驾驶的车,基本上都是他们的配置了。也就是说,本身对齐的功能已经从人交到车了,这应该是无线充电2022年这代产品又跟2017年产品很大的区别。
为什么我们做了7、8年了,产品还没有真正推向市场?可以看到它整个系统构成还是比较复杂的。
第一,无线充电能量的三次转换,从电网过来,一个380V或者220V的电输入,经过一个PFC会变成一个直流,后面变成高频交流的过程,因为我在那个Pad上面是85K的高频交流的发出,车上再是从85K高频高压信号,再变成一个给车充电的,不管是400V频段还是800V频段,有不同的车端去满足给电池进行充电。首先它有三次转换。
第二,无线充电功率部分。无线充电讲四大功能,一个是空间能量传输部分。还有三个辅助功能,看到FOD、LOD、PD,要把这四个系统全部做齐了,才是汽车无线充电满足商用的产品。
无线充电这几年对行业内来讲蛮热的,先后20、30家有进入这个行业,离开这个行业。绝大部分人进来的时候,认为是电力电子产品,招一批电力电子的人,做电源的,因为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再招几个做结构的,以为无线充电出来了,其实功率很容易拉出来,有基本拓扑能力的,无线充电空间能量传这个能力比较容易做出来的。
但是你要真正跟车企交流,跟装上车以后再去看,就会提出辅助功能的要求。无线充电是第一个自动充电的设备,它在无人状况下要实现各种工况充电,所以需要各种传感器以及风险控制的技术,所以提出了辅助功能。
其实这些都是小信号处理,很多算法在里面,不是一个电力电子专项的人,是一个复合型团队才能做的。
再简化一下,无线充电几个相对于有线充电的难点。
第一,磁耦合的非稳态。这是一个拓扑图,不仔细讲了,里面构成蛮复杂的,像车端好多层的构成,还要在车上能够用起来。
先讲磁耦合的非稳态,首先地上和车载有距离,这个距离随着车的轻载、重载,你装在前面还是后面,对于整个耦合系统来讲是很大的变动。这个电又是从400V的话,会从250几V的电一直充到接近500V,490V。不同的电压状态又会对耦合里面的参数有变化,所以我的系统需要在这样的车况环境下,再加上偏移。现在我们的车哪怕加上自动泊车,它也是有偏移的,前后左右有10厘米的容差范围,但是它具体停在哪个地方你事先不知道,那我们就需要一个耦合的机构(音)适应,整个耦合机构的适应和控制算法,这是整个无线充电的难点,但是这个难点是一个最低的难点。基本上这个在各个器械当中能够把功率充起来,起码这是在3、4年前,都是行业主流设备厂家都能做到的事情。
第二,地面设备的散热/碾压。这三个产品用了不同三种不同的散热方式,车载是一个风冷的。现在风冷有各种方案,全独立风道、半独立风道;地面其实是一个自然散热的,层数很多,有很多要可能发热的器件,有功率部分、磁芯部分、线圈部分,地面部可能造风扇,因为是泥会糊上去,所以是自然冷的方式,它要靠碾压,车有可能在上面反复几千次碾压的。这样的结构,下面还要做到散热。
第三,四大功能集成/协同。无线充电本身有一个能量传输的过程,大的电压。但是各个辅助功能其实用于小信号的处理,所以你任何有一点的斜波,对于它的小信号处理都会有渗入的风险,所以整个系统合成的话要进行控制。
刚才讲了,做无线充电很痛苦的一点是什么?我7年前开始做这个事,找人聊,人家会跟我说很核心的一点,无线充电一个nice to have的东西,它不是must to have。充电我插根枪也充了,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了,为什么无线充电全自动?最开始我们做宣传说这个东西全天后能用,非接触,很安全。
但这些对于用户来讲,他要接受这么高价的理由是什么?我大概4年之前深刻感受到,无线充电一定要和自动泊车紧密融合在一起,才能是真正被用户所接受的一个技术,不能靠用户做高难度泊车的动作。
第二,一旦有了自动泊车以后,其实人和停车点是分离的。因为现在很多再往后走的话,你的下车点和你的停车点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可以做到分离。这个时候充电变成一定要自动的,无线充电就变化必需的产品,无线充电一定要用起来,跟现在有人参与的有线充电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远程的汽车给他指导在哪里充电,车可以开过去,车开过去以后,我的无线充电是需要有一个无线链路的链接,控制系统和链路通过无线信号联结在一起的,它一进这个停车场需要怎么连上这个无线充电的桩,需要有这样的机制,把无线充电连上,还要知道它泊车。
刚才讲到无线充电真正用起来一定跟泊车系统非常完美的融合应用。它到每个车怎么指导这个车泊入,而且告诉他我已经泊好了,而且在你的要求范围内。所以很多地方其实需要系统跟邮车很多交互的,融合来用。这也是我们这一两年开始正式做一些领先性车企量产项目的时候,跟车企一起要配合完善的东西。
现在随着这一波新势力这么成功,实际上他们真正把智能化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当中带起来了,这一套车场协同,停车和充电的协同基本上都是他们这一代汽车设计的基本理念了。
我们讲到3D,具体讲一下这是什么东西。原来讲集齐7颗龙珠才能召唤神龙,我们不多,只要3颗就行了。
FOD就是有任何金属异物放在上面,放在上面,有一个检测信号要能检测出来;生物检测就是我有一个什么动物只要到了附近,通过我传感器能检测出来,停下,因为它的周边有一定风险的;偏移检测就是车端和地端,它到底相差多少,是不是在10厘米以内,它的进度测量很高,可以达到1厘米的测量精度,这些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真正的汽车无线充电的产品。
可以看到现在这两年,车的项目非常多,基本上进入到国内国外标准都有了。反而是现在能做齐这4个功能的厂家很少,现在车企要找到合适的厂家不是特别容易,因为在这个阶段,一家企业能够去满足大概1-2家或者2-3家车企的项目已经很不容易了。这里面分了两段,可以看到迈凯伦、宝马,这些都是第一代产品,都是私有,里面更多的车企,包括我们讲的上汽、红旗、智己、极狐都是这代产品出来的,都是符合互操作标准出来的。
这是我们觉得调整过时间的产业发展的表,已经不是2017年了,2017年只是起步,真正的探索期可能到明年,我估计全国大几千台车应该会有,开始渗透,能够有部分先锋用户可以用起来。在成本进一步降低以后,或者公共设施以后,开始普及。
介绍一下公司,我们是上市公司安洁科技的一家子公司。这是我们的路线图,开始跟WiTricity有合作的,就是一个掌握了全球无线充电绝大部分标准的一个企业。之后我们干到国际来做,现在在3千瓦、7千瓦、11千瓦有系列产品,现在合作的车企是7千瓦和11千瓦的项目都会有。
拆开讲一下,前面讲的多少汽车的无线充电,现在它还是一个nice to have的东西。在工业上面,其实这种非接触充电已经存在了20、30年了,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在无尘的车间里面要进行动态能量供给的话,都是用的无线充电。这个行业已经存在了接近30年,但是这个行业之前供货的厂家全是国外的,因为这个行业当中无尘主要用在面板、半导体,这些是“卡脖子”工程,其实这些行业的设备供应商也是老外,德国、韩国、日本,所以他们附带的无线供电产品也全是国外的企业,不说100%,在这个行业无线供点产品,98%以上全是这三个国家的厂家在供应。
我们现在由于有需求,跟国内做半导体的厂家联合把这个东西做起来了,它是一个动态的。汽车的线圈是圆形的,可以看到它的轨道是线形的,我的无线充电不是停在上面,是跨着线不断动的,用来搬运无尘的系统,比如说半导体就是晶圆,面板产业就是面板玻璃,在各个工序之间来搬运这些系统。这也是很大的国产化替代的市场。
这是工厂的图。有9万多平方米的产业园专门做无线充电,上市公司投的。
这是实验系统,非常复杂;
这系我们的实验室,实验系统还是非常多的。
谢谢大家的聆听!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作为参考资料,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