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比亚迪
最近的汽车圈可谓是热闹纷呈。在几度否认造车传闻后,小米最终未能逃过“真香”定律,高调官宣下场造车。家电业巨头创维集团也紧随其后,在4月27日的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立下“全球十强”的宏伟目标。跨界造车,似乎成为了科技企业间竞相追逐的新时尚。
雷军在2021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曾表示,小米造车最可能成功的因素是他们拥有全球最为完善的智能生态。现场展示的由小米智能家居打造的房车,将小米的智能生态链展现得淋漓尽致。无独有偶,创维也在发布会上强调了自己的生态优势,立志成为“首个家车互联的世界级品牌”。如此看来,生态链的打造,不仅是众多科技企业入局的底牌,也是其决心造车的原因。
科技企业造车只为实现生态链闭环
实际上,早在小米、创维之前,家电行业巨头格力便已尝试过跨界造车,以30亿元控股银隆汽车。然而,董小姐的汽车梦终究是一场梦,醒来后是“水土不服”带来的伤痛。另一巨头美的,也同样如此。美的曾先后收购云南客车、湖南三湘客车,然而不久后便停产。即便有两大巨头的前车之鉴,也未能熄灭科技企业进军汽车行业的热情。
“小米、华为、创维纷纷进入汽车产业,是因为汽车产业电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其创造了机遇,而国家政策与投资环境为其创造了条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汽车咨询委员会委员张书林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电动化、共享化、网联化和智能化趋势为汽车产业带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使得新能源汽车注定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焦点。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在硬件方面的要求更易满足。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三电市场使得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入局门槛被大大降低,以往约束其他企业跨界造车的硬件问题在新能源汽车这里不再受过多桎梏,这为小米、创维等科技企业的跨界造车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说三电技术为科技企业提供了造车机会,那么“软件定义汽车”趋势则给了它们跨界的理由。正如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所言,在汽车产业讲求新生态、智能化的时代,科技企业拥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以小米为例,生产智能手机的经历为小米在芯片、操作系统以及对智能的把控上提供了充足的经验。而创维在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众多家居产品上打造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为车家互联提供了坚实基础。正因如此,怀揣着在智能产品、智慧家居领域强大的生态链,小米、创维们走上了造车的“不归路”。
当然,科技企业巨头纷纷转型汽车行业,并非是集体头脑发热,而是有着不得不转的原因。雷军此前曾说,小米要All in AIoT,尽全力发展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手机作为目前主流的硬件流量入口,毋庸置疑成为小米智慧生态链的终端产品。然而,当手机的发展多聚焦于外形的改进、摄像头的增加以及充电速度的提升时,其创新空间变得极其有限。此时,智能汽车给了小米新的载体。智能汽车,是科技企业能够大做文章、实现新增长的全新领域。
除原有产业的发展空间受限,实现智慧生态链闭环更是各大科技企业纷纷转型造车的主要原因。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贾广宏认为:“对于科技巨头而言,它们的发展有两条线路。一条是以手机为主要硬件的不出行线路,另一条是与汽车挂钩的出行线路。无论用户处于哪种状态,都会在科技巨头的体系之内。因此,科技巨头入局汽车产业是必然。”无论是小米还是创维,抑或是宣称不造车的华为,都已经建立了足够丰富的智能产品生态圈,而汽车,正是它们生态链上的最终一环。一旦实现智能汽车的打造,这些科技企业在手机、家居、汽车上的智能生态产品将全面打通,这会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场景和空间。
当然,正所谓“商人重利”,汽车产业的巨大利润必然是吸引其他行业巨头跨界造车的一大原因。汽车产业本身体量大、产业链长,技术与资金密集,国内的汽车产业有着近一倍的市场增长空间。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小米、创维等科技企业,以及恒大、宝能等房地产企业,纷纷想来汽车产业分一杯羹,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