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享充电桩、换装柜的电动车悄然出现在上海街头。
“1分钱充电4小时”与“4小时收费30元”形成鲜明对比。
上海各区正与上海电信、商汤等公司合作,利用“智慧眼”集中整治电动汽车进楼道充电,共享自行车非法停放乱象。
先在曹杨街试点共用充电桩模式,然后在社区内设置充电桩和充电柜。另外,对于快递和外卖小哥,也推出了电力交换柜,与外卖网站合作,价格与市场价格相近,每人每月299元。一旦电池标准统一了,外卖小哥就不需要再省钱买一辆破旧的二手车了,还可以半价买一辆新的电动车,因为只需要买一个车架而不用买电池。
如今,电动汽车智能换电模式掀起了新一轮创业热潮。上海是发源城市,除了“国家队”中国铁塔,哈罗小H、e换电、智租等创业企业也纷纷入驻。
比起共享经济的新热潮,这种模式效果更为显著,可以缓解充电混乱的问题,降低充电的难度。
长期以来,充电成了“隐形杀手”。一旦电动车着火,它最快能在1分多钟内夺人性命。
2020年,上海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381起,造成20人死亡,占全市火灾总数的12.87%。
国家队进入电动车共享充电领域并不是打价格战,融入城市是他们更大的挑战。
目前,美团、哈罗、青桔三家的数据已接入普陀区城市交通中心。在其网络管理屏幕上,可以实时显示在线车辆和低活动车辆。政府还将分析地铁周边自行车数量,加强重点区域单车管理。
这个超级大脑在市、区、街、镇三级平台下,对神经元传回的信息进行有序处理。大数据中心、网格系统和公安指挥系统是连接三级平台的神经中枢。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正在成为上海的新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