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拯救国产“电动爹”

发布日期:2021-01-28

核心提示:在世界所有产业中,汽车产业是对国民经济波及系数大、拉动就业强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显著、融合新技术能力超强的产业。作为全球最
 在世界所有产业中,汽车产业是对国民经济波及系数大、拉动就业强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显著、融合新技术能力超强的产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总产值超过10万亿元,汽车产品终端销售额超过3万亿元,汽车产业创造的就业、税收和商品零售总额都超过全国经济总量的10%。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上新能源汽车和更高维度的智能汽车,已经呈现出了中外车企短兵相接的态势。
 
就此,多个媒体记者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充电桩和充换电站建设,将成为这一波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竞速的决胜关键。
 
国内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短板是电,即电池研发与充电设备的普及。
 
在研发上,技术储备不足,没有强悍续航能力的电池,让我们的新能源汽车除了价格优势外,缺少更多的可比性。
 
而充电设备在城市里、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短缺,则让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进一步存疑。
 
研发的短板,短期内较难实现突破。
 
但充电设备如果得到大规模普及,则可让这个电池续航的短板,由于续航的差距获得某种意义的缩短。
 
而这一点,有关部门已经在行动。
 
日前,2021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正式公布,其中提到2021年将在上海市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15个出租车充电示范站、10个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并为500个住宅小区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而此前的基础建设也非常亮眼,27日,湖北省电动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湖北省建成充电桩19万个,跻身全国前十,其中,武汉市2020年累计推广建设充电桩1.5万个。
 
强而有力的充电桩普及,将让充电难题,在电池难解之前,以“充电宝”的形式得到部分消解。
 
此外,换电站也将成为一种路线,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国内换电站保有量已达535座。据了解,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业务主要由蔚来、北汽等车企推动,而从2020年开始,政策开始频繁提及并鼓励换电模式。
 
所谓换电,就是换电池,两套电池,一套车里装,一套换电站里放,用完一套就换一次,这样省了充电时间,续航也有保障。
 
近水楼台先得月,国产新能源车企,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发展契机和本土近距离深度适配的小便利。
 
有观点认为,中欧投资协定将对我国汽车产业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借师助剿”,逼着国内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力研发技术。
 
但事实上,不管外部压力如何,自己有技术突破,在电池续航、充电速度以及价格等一系列用户体验敏感的领域打破瓶颈,本身就是国内汽车产业的题中应有之意。
 
事实上,中国智能汽车已经进入到一个最好的快车道,如果自己不抢跑,跑道就是别人的。
 
这个快车道就是5G的全面普及。
 
参考消息1月13日援引《西班牙人报》报道称,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掌握全球70%的5G网络,已经超越欧美传统科技强国,赢得了这场5G竞赛。
 
据工信部1月26日透露,2020年,中国累计新建超60万个5G基站,并将5G网络覆盖到所有地级城市。
 
5G的普及让工业互联网体系下的车联网成为可能,由此激发国内顶级科技、互联网公司的进场,并让新能源汽车进阶为智能汽车。
 
这个趋势是时代需求,同时也是智能汽车真正“变现”的机遇,全球都在一个起跑线上,而中国的5G建设由于基建领先,则或许能给国内的智能汽车带来一些“加速度”。
 
但国外车企也同样能利用上这个加速度,只是因要考虑全球市场的不同状态,在研发和实践上可能要稍微等待下“缓存”而已,没有本土车企快捷。
 
此外,汽车工业协会认为,2020年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2021年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其中,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
 
如此数据,对未来的预期颇为乐观,但我们依然要看到乐观背后的刺眼。
 
数据是乐观的,但要区分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国货和洋货等不同的情况。市场增长中,“国货”特别是国产新能源汽车能否跑赢增长大盘,才是关键。
 
可以促进汽车消费的原因很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政策是一个因素,5G带来的智能技术加持效果到底能达到何种程度,也是一个因素。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