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王蒙徽:将电动汽车、智能汽车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

发布日期:2021-01-20  来源:搜狐汽车

核心提示:百人会王蒙徽:将电动汽车、智能汽车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
 1月10-12日,以“把握形势 聚焦转型 引领创新”为主题的202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举行。
 
活动现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发表了演讲。
 
 
作为国家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我们非常关注在城市建设中推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建设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自2018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电动汽车百人会合作,在浙江宁波和福建的莆田、泉州三个城市部署开展城市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的试点工作。2019年12月,我们召开了试点城市的座谈会,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同时新增了广州、武汉、浙江、德清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第一批试点的三个城市,按照目标引领、问题导向、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政府搭台、市场运营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试点工作。宁波市主要依托吉利汽车研究院,在杭州湾新区进行试点,对周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了智能化的改造,搭建了车路数据管理平台,初步建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的测试环境。
 
莆田市依托旅游胜地湄洲岛,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全岛实现了5G全覆盖,建成了电动公交、分时租赁、公共自行车于一体的绿色出行体系,在建筑上装配了光伏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岛上的无人驾驶示范项目已经成为新的旅游体验点,泉州市从本地城市治理实际需要出发,在试点探索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需管理电动两轮车。
 
现在已经可以智能分析判断电动两轮车超速、闯红灯、违规行驶等违章违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城市交通秩序、减少了交通事故。2020年新增的三个城市,也具有一定的基础。如武汉、德清已经建成了智能汽车小型封闭式测试场,在试点区域实现了5G的全覆盖,建成了里程不同的智能化道路,广州市的黄埔、番禺、南沙三个区都在进行相应的探索工作。
 
我们推动这项试点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发展,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不仅带来了产业的变革,也对出行方式、城市布局、道路设施、城市治理等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5G、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走在全球的前列,地方是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创新的先行军,因此,在一些城市进行先行试点,建立智能汽车技术的测试和应用示范环境,探索智能汽车发展所需要的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汽车平台和车联网、城市道路、城市管理系统的有机对接、协同发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通过一年多的试点,我们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探索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一定要与新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连为一体,在智能汽车发展方面,就是要用更智能的路来支持更听话的车,第一批试点城市对部分城市道路进行了智能化改造,部署了智能路侧感知设备、边缘计算设备、高精度定位等等,完成了道路交通的全息感知与融合计算。在初期阶段,道路的智能化改造以及数字平台的建设,成本相对是比较高的,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硬件和软件成本将会迅速降低,我们将根据试点城市的试点情况,加快研究出台城市道路智能化建设的标准和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标准和规范。
 
二是探索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的应用场景。智能汽车技术目前远未达到规模应用的阶段,通过试点为智能汽车技术提供展示、测试、示范的环境,让老百姓有了亲身的体验,为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对试点区域的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公交站台、交通标识等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提高了试点区域的交通安全和城市管理水平。
 
三是探索多元主体的建设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积极创新,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形成了由地方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配合、咨询机构、整车企业、通信企业、设备厂商等多方协同合作、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建设模式。
 
四是探索技术创新方向。通过试点为大量车载设备、路侧设备、5G技术、汽车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提供运用机会,大大促进了技术创新,特别是大家关注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操作系统,车路协同等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实景测试。
 
对于这些事关汽车安全、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参与企业通过试点进一步积累了经验、明确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支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适时扩大试点范围,不断提升试点的层次和水平,继续鼓励试点城市因地制宜进行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建设城市数字化平台,打通城市数据链,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建设未来智慧城市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
 
各位来宾,科学技术始终是促进城市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必须适应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时不我待地推动汽车的产业革命,未雨绸缪地谋划未来的城市发展,群策群力,更好的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