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充电桩

发布日期:2020-12-12

核心提示:战火重燃从2016年到现在,充电体验几乎没有任何优化。和瑞众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天浩观察到,四年来,电动车用户和充
 

战火重燃

“从2016年到现在,充电体验几乎没有任何优化。”

和瑞众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天浩观察到,四年来,电动车用户和充电桩双边的数量都在规模化增长,但是充电体验差的问题一直没被解决,车主还在抱怨找桩难、充电慢、占位严重……

充电体验差的根源指向充电桩不足。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全国充电桩累计近150万台。相对应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00万辆,车桩比例约为3.3:1,与理想状态的车桩1:1相差甚远。同时,在保有充电桩中,公共充电桩不足一半,车主青睐的快充桩不足1/5。

充电桩不足,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电动车的一重障碍,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隐性阻力。

限制充电桩规模化发展有三重门槛:资金、土地、电力。如今来看,多数玩家已在2020年解决了资金的问题。

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两家头部企业,分别在2020年3月、2020年9月,完成13.5亿元、8.55亿元的融资。这是两家企业各自拿到的首轮融资。

“国字号”玩家也不甘示弱。国家电网发布2020年规划,计划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台;南方电网计划在未来4年投资251亿元建充电设施。

“车企队”开始重回充电桩市场。特斯拉和蔚来明确要自建基础设施,2020年的动作来看,两家态度更加坚定了。特斯拉计划在国内投资4200万元,形成年产1万台充电桩的产能。蔚来汽车公布新建桩战略,计划拿出1亿元,补贴合作方,部署3万台充电桩。

一家造车新势力充电桩市场BD向车市物语谈到,这家车企2019年已经放弃自建充电桩业务,今年又重新开始加大投入力度。他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有钱了,同时,看到特斯拉自建充电桩对销量的拉动,投资人也对我们提出要求。”

充电桩在今年被纳入新基建,借力政策东风,像和瑞众联一样,新入局的创业公司也越来越多。

显而易见,随着车企返场、新玩家涌入、老玩家加码,充电桩市场已经剑拔弩张。资金困境化解后,下一阶段,资源争夺将成为各方势力竞争的焦点。

资源争夺

充电桩建设离不开停车场,后者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市场。早期跑马圈地,头部运营商们已经占据部分建桩资源,但场地合同期通常为5年,一些较早建设的场地,已经接近合同期。这意味着,充电桩场地资源可能面临重新分配。

张天浩认为,由于建桩资源的分散性,即使国家电网、中国普天这样的国字号玩家,除了自有土地,出门找外部单位合作,仍然要逐一谈判。

对于建桩资源的争夺,大小玩家机会平等。

上述车企充电桩市场BD谈到,车企将成为充电运营商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他表示,商圈停车场一直是车企最理想的建桩场地。因此,这部分资源,车企不惜抬高场地租用价格,也要争夺到,“现在不占上,以后想占都没有。”

除了车企以外,充电运营商的另一大竞争对手,就是以小桔充电为代表的流量型平台。

依靠滴滴,小桔充电有着特有优势。通过服务滴滴平台电动车,小桔充电形成了充电热力地图,可以在建桩前帮助场地方评估经营价值。

同时,滴滴平台内网约车有着高频的充电需求,也能为场地方提供流量保障。有了滴滴网约车流量的加持,充电运营几乎是稳赚的生意,这对场地方无疑具备吸引力。

目前现状是,优质的资源越来越难找到,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一些企业开始采取“人海战术”:规模化聘用一批市场BD,把每个人手里的资源榨干后淘汰,再用空出的职位招聘一批新人,如此循环往复……

建桩资源的有限性,是所有行业玩家都面临的问题,解题思路无非两种,一是精耕细作将更多的可用资源挖掘出来,二是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提高运营效率。

星星充电战略市场中心总经理向冀认为,归根结底,充电桩运营是一件市场化的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向前发展,可以通过市场调节来解决问题。

小桔充电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基于有限的场地资源,做好充电效率的优化,才是产业各方要思考的问题。

理论如此,但就目前来看,围绕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的优化,显然还不够理想。

痛点难解

“在北京通州万达,油车占位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还有一些电动车,明明充满电还占着车位,”一位威马电动车主有些气愤的谈到。

找桩难、油车占位,核心区域充电桩不够用等问题,听起来老生常谈,却一直没能根本解决。

为方便车主找桩,几乎每家充电运营商都搭建了运营平台,并以App或小程序为入口,直接服务电动车主。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车主找桩的困难,但众多充电桩App同时涌入市场,也给用户带来了选择难题。

回应用户痛点,各个平台都在呼吁打造“全国一张网”,但在实际操作上,各平台之间依然互不信任。防止被“偷走”流量,一些充电运营商已经开始拒绝和聚合类平台合作。

就在今年,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四大充电桩平台联合声明,称正在打通从场站查询、导航、充电到支付环节的全面互联互通,可覆盖全国70%的充电桩。

但知情人士透露,各运营商之间打通,主要还是基于充电桩资源对等城市,对于资源不对等城市,优势方往往拒绝互联互通。

针对车辆占位问题,一些运营商也在思考破解思路。特来电采取的方案是,在一些城市试行安装地锁,用户扫描二维码才能进入充电,在防止燃油车占位的同时,对完成充电的车辆采取计时收费,督促其尽快离开。

地锁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特来电内部人士透露。他表示,地锁有时候会失效,出现地锁下落不及时,以及车还没走就升起的问题,“对外场站基本上见不到好的地锁,都被车压坏了。”

一些优化用户体验的创新模式也在探索。借鉴蔚来的服务模式,和瑞众联推出了移动充电车服务,已与一些车企达成合作,并获得原厂售后授权。爱驰汽车、大众零部件集团也在研究可移动的储能充电桩。

目前来看,充电市场为数不多的创新,也都还处于验证阶段。

结语

特来电、星星充电上市在即,为了冲刺业绩,无疑会继续加大投资布局;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已经尝到自建充电网络带来的好处,继续投入也是必然;创业公司看重市场机会,也在跟随风口,不断涌入。资源有限,时不待人。

2021年,充电桩市场会迎来新一轮抢滩战吗?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