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智慧车联网接103万根充电桩我国充换电网络建设迎来新突破

发布日期:2020-11-25

核心提示:国网智慧车联网接入103万根充电桩 我国充换电网络建设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充电桩建设功不可没。

长期以来,建桩难、找桩难、充电慢,一直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平台多、接入难、盈利难,又成为摆在充换电运营商面前的一道难题。
 
11月20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成功接入103万根充电桩,我国充换电网络建设迎来了里程碑式的新突破。
 
汇集超百万根充电桩意味着什么?
 
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生明认为,此举意味着全国充电资源线上整合与互联互通工作基本完成,构建“全国充电一张网”自此迈上新征程。“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能源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改变。”全生明说。
 
这并非是触不可及的未来。
 
如今,从一键“下单”,开启负荷低谷充电模式,辅助电网调频调峰,到“躺着挣钱”,在电网用电高峰时,以电动汽车为“移动储能”向电网售电,这个汇集超百万根充电桩的平台,正在以越来越多的能源互联创新实践,拓展人们对智慧出行的想象空间。
 
有序充电:实现社会整体充电成本最低
 
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为电网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已成为引领全球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表示,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态势正在加速恢复。打破年初有机构预测较去年同期下降15%的传言,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或将与去年保持基本持平。
 
与之相伴的,是我国充电基础设施规模的不断增长以及充电电量的持续稳步增长。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最新编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数据应用分析》,2019年,我国公共桩充电量为69.6亿千瓦时,2020年将突破100亿千瓦时,到2025年有望突破1000亿千瓦时。
 
然而,对多场景车辆及用户特征分析发现,电动汽车的同时充电特性与居民用电规律高度一致,会使区域电网峰谷差由最大负荷的35%加剧至55%,发用电计划易生偏差,电网调节难度加大。同时,如单纯通过增容升级线路,会使全社会电力投资翻倍,进而增加终端用户的用电成本。
 
11月2日,国务院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着力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充电便捷性问题,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了新路径。
 
“车联网平台汇聚百万根充电桩,电动汽车销量年产百万台,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就更需要关注电动汽车与能源领域的实时互动。”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欧阳明高表示,特别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重要的增量因素——电动私人乘用车市场,安全性、便利性、经济性依然是消费痛点。
 
据悉,当前,我国电动私人乘用车数量已占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的72.21%,预计这一数字到2040年将提升至90%。
 
在这一领域,操作使用便捷、用电成本最低的居民社区交流慢充,已成为公认的满足私人乘用车充电需求的最佳方式。为此,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发挥聚合效应,通过智能充电,将80%以上的充电负荷转移到电网低谷时段,在100%满足用户充电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整体充电成本最低,同步解决小区配电容量不足问题。电动汽车用户只需通过软件平台一键预约低谷充电,便可享受低谷电价,并在智能充电调度下全程无感参与有序充电。
 
据悉,国网电动汽车公司已在北京、上海等18个省份建设了5.2万个有序充电桩,覆盖4789个居民社区,服务车主5.47万名,转移高峰电量432万千瓦时。预计到2021年底,可让超过30%的普通个人充电桩升级为智能有序共享的充电设施,彻底解决居民充电难题。
 
指数效应: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潜力巨大
 
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数据应用分析》的数据显示,私家车充电结束时的SOC(State of charge,即荷电状态)在90%-100%的比例为80.1%,充电后停留时长在8小时以上的私家车比例为37.2%。这两项显着高于其它充电场景的占比数据,无不预测出未来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巨大潜力。
 
在当下的互动实践中,如果说有序充电是移动灵活的负荷资源,那么V2G更是具有双向互动能力的车网共享移动储能资源。
 
作为首批参加车网互动的车主之一,北京市民闫雪鹰拥有“开挂”式的智慧出行体验。
 
“每天下班回家后,利用家里的有序桩调整充电时间,以相对更低的价格为车进行谷时补电。白天到单位后,利用公司停车场的V2G桩(即车网互动桩)进行峰时放电赚钱,最多一次放电30千瓦时,收益21元。”闫雪鹰说,每一笔V2G充放电订单生成后,放电收益都会实时返到“e充电”APP余额中。在成为V2G车主一个月以后,他的“e充电”余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多——放电收益已经可以抵扣日常行驶的耗电量了。
 
“未来,用户侧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与电网的互动将越来越频繁。在这其中,电动汽车将是最大的供需互动载体。”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汤广福指出,来自中国汽车协会的预测数据显示,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在2030年或将达到1亿辆,到2040年将达到3亿辆,若为每辆电动汽车配置100度的电池,2035年等效储能容量将达到100亿度。“考虑到极端情况,即所有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的状态,负荷将达到用电量功率的三分之一左右。”
 
就此,如何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互动成为新的考验。汤广福指出,提升电力市场化程度及运作水平、丰富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探索虚拟电厂等新业态、新业务、新模式下的电力市场机制等,都将成为破题所需。“通过电价的引导、约束支撑源网协调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交通领域与能源领域的深度融合。”
 
“未来,我们将持续建设和完善智慧车联网平台,接入更多充换电设施、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不断创新充换电技术和商业模式,使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更快速、更方便,使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互联网的互动更智能、更高效。”全生明表示。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以及车辆载电量的不断提升,以车联网为代表的能源互联创新实践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新增长点,可盼可期。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沪ICP备16055099号-94

风光储网 版权所有 © 2016-2018 咨询热线:021-6117 0511  邮箱:sina@heliexpo.cn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风光储网.本站网络实名:风光储网-最专业的风光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