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0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充换电纳入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以及多部委利好政策的不断释放下,换电模式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换电车辆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已初具规模,政策、产业和资本对换电行业给予了高度关注,面对行业提速发展的新机遇及安全监管需求,有必要对换电车辆所特有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识别及规范。
此前,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认为,换电模式有七大优势,分别为车电分离,降低购车成本;增加消费者出行便捷度;延长动力电池寿命,提升安全性;利用峰谷电价差降低充电成本;降低车重,减少耗电;解决老旧小区充电难问题;催生新的服务业态。
与此同时,换电模式也有五大难题,包括电路接口的可靠性问题;电池设计、结构重量问题;换电站的布局建设问题;资金压力与资源调配问题;安全性与责任界定问题。
新标准在此时推出,无疑对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按照GB/T 《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标准从整体到局部进行系统考量,将整车、换电系统、换电电池包、换电机构、换电接口等关键要素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分析换电过程及车辆行驶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确定换电车辆的一般安全要求、整车安全要求及系统部件安全要求,并提出相应的试验检测方法。针对换电操作次数,通过分析卡扣式连接及螺栓式连接的技术方案差异、车辆实际运行场景及运行数据,分别提出5000次(卡扣式)及1500次(螺栓式)的最低换电次数要求,确保用户在车辆的设计使用寿命内进行换电时安全可靠有效。
目前,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公共充电设施太少、充电时间过长、缺乏充电条件、频繁充电等“充电难”问题,依然是导致消费者没有考虑或考虑过但没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而换电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三分钟的换电时间,未来即将实现一分钟以内完成,便利性相对于充电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电池的共享,营运车辆和乘用车共享电池,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对电池的统一管理,集中慢充,有利于提高电池使用寿命,保障充电安全;还能削峰填谷,利于电网平稳运行。此次国家标准通过审查,将进一步实现行业的规范性,带动换电模式的发展,也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增添砝码。